[实用新型]体外波纹管式呼吸机无效
| 申请号: | 96228821.7 | 申请日: | 1996-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73587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04 |
| 发明(设计)人: | 郭其森;赵立柱;韩其政;赵慧;李卫星;孙祥;张唐根;吕守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煤矿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耀文 |
| 地址: | 25002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波纹管 呼吸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体外波纹管式呼吸机。
目前,医疗卫生部门所用的各类呼吸机均系体内气管插管式或气管切开通气式,这些呼吸机存在有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创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进行湿化,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且设备制造成本大,价格高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既往人们研制的体外呼吸机,如“铁肺”和带状气囊式呼吸机,“铁肺”虽能克服体内气管插管式和气管切开通气式呼吸机的上述缺陷,但存在有整机体积大、笨重、不易搬动的缺陷,带状气囊式呼吸机存在有肺通气效率低、疗效差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疗效高、无刨伤、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宜于普及的新型体外波纹管式呼吸机。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采取如下方案实现的。
附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给出附图1中的波纹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3给出了附图1中控制器的电源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1和2中,(1)为三通管、(2)为高压软管、(3)为上支撑板、(4)为波纹管上盖、(5)为波纹管上内盖、(6)为波纹管、(7)为波纹管下内盖、(8)为波纹管下盖、(9)为下运动板、(10)为下护套、(11)为外护套、(12)为尼龙搭扣、(13)为两侧护套、(14)为波纹管接头、(15)为螺钉、(16)为固定螺母、(17)为尼龙线、(18)为气垫、(19)为气门嘴、(20)为二位四通电磁阀、(21)为控制器、(22)为整流器、(23)为螺钉、(24)为气孔、Y1为电磁阀的启动线圈、a为电磁阀的进气口、b为电磁阀的出气口、c为电磁阀的进气口、d、电磁阀的出气口。
在附图3中,IC1采用型号为NE555的时基集成电路、IC2采用型号为7805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Y1为电磁阀的启动线圈、T1为变压器、U1为直流稳压器、V1和V2为晶体三极管、LED为发光二极管、R1、R2为可调电阻器、R3、R4、R5为电阻器、C1为电容器、S1为开关。
以下将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如下描述。
根据附图1和2,在用高强度尼龙布制成的二端带有尼龙搭扣(12)的带状外护套(11)的中间内侧部位胶合有由硬盘材料制成的弧形上支撑板(3),在上支撑板(3)的中间部位通过螺母(16)固定有三通管(1),且使其该三通管一端穿过上支撑板(3)和外护套(11)、另外二端处于上支撑板(3)的下侧,在支撑板(3)下部两侧等距离通过螺钉(15)定位有二个可伸缩的波纹管(6),在波纹管(6)的上端设置有带有气孔(24)的波纹管上盖(4)并通过螺钉(23)和设置于波纹管上端内侧的波纹管上内盖(5)将波纹管(6)和波纹管上盖(4)紧固密封在一起,且使其波纹管(6)的内腔和波纹管上盖(4)中的气孔(24)相连通,波纹管上盖(4)上的气孔(24)分别通过高压软管(2)与三通管(1)相连通,在二波纹管(6)的下端部分别通过设置于波纹管(6)下端内侧的波纹管下内盖(7)和波纹管下盖(8)将二波纹管(6)的下端紧固密封,并通过螺钉分别紧固在设置于其下端部的二个弧形下运动板(9)的中心部位,且使其二下运动板之间的间隙为20-50mm,二下运动板(9)分别胶合在其二端与外护套(11)胶合定位在一起的内护套(10)上,在内护套(10)的下侧设置有与其胶合在一起的在其端部设置有气门咀(19)的气垫(18),且使其该气垫(18)的二端与外护套(11)胶合在一起,三通管(1)的上端管通过高压软管与二位四通电磁阀(20)的进气口a相连通,电磁阀(20)的另一进气口c通过高压软管与氧气瓶相连通,电磁阀(20)的出气口b通过软管与呼吸面罩相连通,其另一出气口d密封,电磁阀(20)的启动线圈Y1串接在控制器(21)的控制回路里。
根据附图3,附图1中所述的控制器(21)的电原理结构为: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第2和第6脚短接后与晶体三极管V1的发射极相连接,并通过电容器C1后与公共地线相连接,IC1的第8和第4脚分别与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2的输出端第3脚相连接,V1的集电极通过可调电阻器R1后与IC2的第3脚相连接,V1的基极通过电阻器R4后与晶体三极管V2的基极相连接,IC1的第7脚通过可调电阻器R2后与其第6脚相连接,IC1的第3脚通过电阻器R3后与V2的基极相连接,V2的集电极通过电磁阀的启动线圈Y1后与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第1脚和直流稳压器的输出端即+24V电源相连接,V2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公共地线相连接,LED的正极通过电阻器R5后与+24V电源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煤矿总医院,未经山东煤矿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88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