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化气残液处理与回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227667.7 | 申请日: | 1996-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2158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俊;赵中林;刘其会;高彤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7C7/02 | 分类号: | F17C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6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气 处理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液混相介质的处理与回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民用液化气钢瓶内残液的处理与回收装置。
残液是在钢瓶中不能再气化的组分,无法做民用燃料使用。残液的存在不仅给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有些用户自行倒空处理残液引起着火爆炸事故也屡见不鲜;但由于残液的蒸气压低,因此又是一种很好的工业燃料。目前,仅有少量的大型液化气站有残液处理与回收装置,这种装置首先利用充氮气装置将氮气输送给空气压缩机,经空气压缩机使氮气增压后再输到液化气钢瓶中,通过氮气的压力将残液压出并输送到残液贮存容器中;再用真空泵将钢瓶内的氮气抽至一定真空度,这样残液处理与回收工作才完成。例如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液化气站就采用了上述液化气残液处理与回收装置。这种装置由于需单独附设真空泵和充氮气装置,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处理工艺复杂,不易被大多数液化气站所接受,故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价格低廉,体积小,重量轻,处理工艺简单,易于被各种类型(大、中、小型)液化气站接受的残液处理与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液化气残液处理与回收装置,由密闭残液贮存容器,管道组成,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主动缸、被动缸、两个控制阀、行程阀、主动缸与被动缸通过机械方式联接,并由行程阀作用在控制阀上使其一同作往复运动;主动缸与控制阀通过管道与压缩空气气源相连,被动缸与另一个控制阀通过管道与液化气钢瓶和密闭残液贮存容器相连;被动缸中的两腔一边为负压(真空腔),另一边为正压,并随主动缸的往复运动而相互交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与被动缸连接的控制阀是截止式组合阀,与液化气钢瓶相连通的管道上有一控制排空阀排空的逻辑元件。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压缩空气作动力源,并将残液处理与抽真空一并完成,且省去了充氮气装置及真空泵,所以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处理工艺简单,易于推广使用的特点;同时又是一种全气动系统,具有防燃,防爆功能,特别适用于液化气残液等气液混相介质的处理与回收。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液化气残液处理与回收装置是由主动缸1,被动缸2,截止式控制阀3,逻辑元件4,过滤器5,排空阀6,压力表7,管道8,行程阀9,支架10,滑阀式控制阀14,紧固件11等组成的。压缩空气气源经管道8,滑阀式控制阀14进入主动缸1,主动缸1与被动缸2通过机械方式连接成一体,并作往复运动;往复运动是由行程阀9作用在滑阀式控制阀14上实现的。液化气钢瓶12内的残液经过滤器5,截止式控制阀3吸入被动缸2的负压腔,正压腔内的残液经截止式控制阀3,排空阀6输送到密闭的残液贮存容器13中,被动缸2的两腔交替吸入残液,压出残液。待钢瓶12内的压力降低到一定值时(说明残液已抽完),由逻辑元件4发出信号使排空阀6排空,这时既能对钢瓶抽真空,又能提高其抽真空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工业大学,未经山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76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