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防溜车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225553.X | 申请日: | 1996-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7777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君 |
| 主分类号: | B60T1/00 | 分类号: | B60T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400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防溜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防溜车装置,适应于各种机动车辆。
现有技术中,机动车在坡路停车时,如放开手制动或手制动失灵,车辆就会沿坡路下滑,即出现溜车现象。目前,主要是靠手制动或在车轮下垫角木等实物的办法防止溜车。当车辆上坡起步时,则要靠人为控制放开手制动与结合离合器之间的力度差、时间差以及发动机油门的大小来减少起步溜车,即全凭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溜车现象的存在,使坡路停车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增加了坡路起步的操作难度,尤其是重载和坡度较大时,更难控制溜车。同时,溜车还会加剧离合器片等传动部件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溜车装置,它可以方便地消除机动车在坡路的溜车现象。
本实用新型是以刺轮机构作为防止逆转的停止器来实现的。在变速箱的中间轴上,或经取力孔加装的与中间轴联动的外轴上,加装一刺轮机构。在驾驶室内设一控制刺爪起落的手柄。当通过手柄控制刺爪落下时,便可达到防止溜车的目的。车辆起步后,可将刺爪抬起,以避免噪音和磨损。
本实用新型如在机动车上实施,可以消除溜车现象,提高坡路停车的安全系数,使机动车在坡路上能平稳起步,减少磨损,增加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刺轮位置图。图中1为手柄,2为柔性拉线,3为拉簧,4为刺爪,5为复位拉簧,6为刺轮,7为固定键,8为变速箱中间轴,9为取力主动轮,10为取力从动轮,11为外设轴,12为变速箱外壳。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中手柄1通过柔性拉线2与拉簧3连接,拉簧3的另一端连接刺爪4的后端,刺爪4的前端有一复位拉簧5与机体12相连。刺轮6用键7与中间轴8连接,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轴8的转动方向。拉动手柄1通过拉线2拉簧3使刺爪4的前端进入刺轮6的齿间,这样便防止了中间轴8的逆转。中间轴8可通过相应的低速档位与传动轴联动,车轮不能逆转,车辆则不会产生下溜现象。当机动车起步后,将手柄1放回,刺爪4便通过复位拉簧5的拉力脱离刺轮。
实施例2:
图2中,刺轮8设置在变速箱取力孔外,与取力从动轮10通过外设轴11相连,取力从动轮10与取力主动轮9联动,取力主动轮9与中间轴8联动,因此,刺轮6与中间轴8联动。通过实施例1中所述的控制过程控制图2中的刺轮6,同样可以防止溜车。
实施例3:
将中间轴上的某一齿轮作为图1中的刺轮6,与图1中的其它部件相配合,并通过实施例1的控制过程,也可防止溜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君,未经王晓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55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