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眩灯泡无效
| 申请号: | 96225171.2 | 申请日: | 1996-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737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富;杨凯宁;陈福南;尹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国富 |
| 主分类号: | H01K1/32 | 分类号: | H01K1/32;H01K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003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灯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用的无眩灯泡,属于电光源技术领域。
目前人造光源一般都向着低色温、无眩光的高效柔光的方向发展。为了获得这一效果,人们常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灯泡玻璃壳体表面产生凸凹不平的磨砂层,使通过的光线发生折射与散光,以此来获得柔光效果。但是由于上述磨砂层的凸凹结构不尽规则,因而所产生的防眩、柔光效果不尽理想,其光损率高达40%-60%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符合视觉卫生要求,又具有通光效率高、柔光效果好的无眩灯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由灯头、设置在灯头上其内部备有灯芯的内泡壳所组成的无眩灯泡;在内泡壳的外部罩装一其封口与灯头封闭固接的外泡壳,在外泡壳上密布微玻璃球体,使之形成散射层。
微玻璃球体的粒径愈小,光放大愈强。因而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粒径很小的微玻璃球体,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并使光输出沿玻璃球的切线方向尽可能完全充分折射散光。本实用新型是将原单体光源转换成为无数个散射小光源体,从而在实现无眩效果的同时,不明显减少光通量。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外泡壳上密布微玻璃球体,因而提高了灯泡的柔光效果。既具有光线自然柔和、符合视觉生理卫生要求的特点;又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其通光效率高达90%以上的优点。
如果改变微玻璃球体的材质,便可改变光线的波长,从而制成具有不同用途的光源。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技术特征:
在灯头(1)上设置其内部备有功率为50瓦灯芯(2)的内泡壳(3),在内泡壳的外部罩装一其封口与灯头封闭固接的外泡壳(4),选用直径为0.05-0.5毫米的微玻璃球体(5),用胶粘剂(6)均匀密布的粘附在外泡壳上,内泡壳、外泡壳用玻璃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微玻璃球体粘附外泡壳内壁上,灯头为瓷座灯头,外泡壳封口与灯头胶接,在内泡壳与外泡壳之间充装N2气,以利于热交换。
当本实施例中的微玻璃球体直径均为0.1毫米时,将灯装于汽车前照灯处,在距灯泡25米处时,光通量为40勒克司,会车司机可看见装有该灯泡的汽车轮廓,不刺目、无眩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国富,未经宋国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51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