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防火油箱无效
| 申请号: | 96225008.2 | 申请日: | 1996-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969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波 |
| 主分类号: | B60K15/03 | 分类号: | B60K15/0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2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防火 油箱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防火油箱。
长期以来,汽车油箱都是用钢板制造,在车祸事故中常因油箱破裂爆炸起火,导致恶性事故发生,人身和财产损失严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防火油箱,使汽车油箱在发生事故中的翻滚和撞击作用时不漏油、不爆炸起火,减少或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客车来说,大大减少了突发性事故对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汽车防火油箱由外油箱、内油箱、膨胀器、微孔嘴、自动阀,空气滤清器、软管、连接管和截止阀组成。其特征在于:内油箱(9)安装在外油箱(10)内,加油软管(7)通过截止阀(6)与内油箱连接,内油箱(9)通过连接管(5)与膨胀器(4)连接,进气软管(1)两头均装有微孔嘴(3),一端的微孔嘴连空气滤清器(2),另一端的微孔嘴连膨胀器(4),出油管(13)一端与内油箱(9)连接,另一端连发动机汽油泵(12)。出油管(13)两端和中间均装有自动阀(11)。内油箱是由弹性材料制造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汽车发生碰撞和翻滚事故时不易漏油引起起火爆炸,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大型客车犹为重要,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不复杂,易于实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进气软管,2为空气滤清器,3为微孔嘴,4为膨胀器,5为连接管,6为截止阀,7为加油软管,8为油箱盖,9为内油箱,10为外油箱,11为自动阀,12为发动机汽油泵,13为出油管。
外油箱由钢板制造,内油箱和膨胀器可选择弹性较好的耐油橡胶制造,软管为耐油胶管,微孔嘴用常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进气软管、空气滤清器、截止阀、自动阀为外购,参阅附图装好即可使用。如果汽车发生撞车等事故,外油箱在突然受破坏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和破裂,由于内油箱是用耐油、抗拉、较软的弹性材料制造,允许受力变形,能够抵抗较大的破坏力。当内油箱变形时,内部容积减少,迫使被减少的容积通过较粗的连接管直接进入膨胀器,使膨胀器容积增大,膨胀器的结构类似于手风琴的风箱,因此内油箱内部压力没有突然增加的可能,这样就不存在因内部压力升高使内油箱胀裂。汽车正常行驶中,在发动机汽油泵的作用下,自动阀内部的柱塞压迫弹簧变形,使柱塞位移,这时自动阀出油。如在事故中出现出油管发生断裂和发动机停止转动时,汽油泵失去作用,这时柱塞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回位,封闭自动阀的出油孔,起到自动阀能自动封闭内油箱出油口的作用。汽车在不加油时截止阀始终是关闭的,设计在安全处,通过耐油的加油软管与油箱盖处相连,这样就是油箱盖处被损坏,截止阀照样起封闭作用。出油管始终是有油的。为了减少油量设计成细一点为好,另外可在出油管两头和中间多安装自动阀,当发动机停止转动时,各自动阀都自动关闭。在事故中假如出油管有断裂,只能两个自动阀之间的少量油流出,万一真着火油也不多。所以,减少或避免了整车起火报废的可能性。微孔嘴是常开的,孔径越小越好,从微孔嘴进入内油箱的空气体积能满足内油箱最大出油量的体积即可。进气软管需要长些,布置成不管外油箱怎样随车体翻滚和车体那面在上停止时,都要保持有部分进气软管高于外油箱所停状态的上面,因此微孔嘴不易出油。在翻滚中有部分油通过连接管能流进膨胀器,也有可能通过极小的微孔嘴流进进气软管极少的油,因翻滚的时间很短,所以流入进气软管的油量就极少了。又因进气软管较长和布置作用,在加上内油箱内不可能全加满油,有部分空气,内油箱又没有其它地方进气,出油就产生真空,因此空气滤清器处的微孔嘴不可能出油。本汽车防火油箱系统在车祸事故中,如同时出现外油箱破裂、内油箱受压变形、出油管断裂、油箱盖处损坏和车体翻车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事故中和事故后长时间不漏油,满足了在事故中不起火爆炸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波,未经温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50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