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负式喷雾器无效
申请号: | 96223672.1 | 申请日: | 199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546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5-28 |
发明(设计)人: | 魏登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登忠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淑贤 |
地址: | 2334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负 喷雾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背负式喷雾器。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背负式喷雾器,主要存在下列两个问题:一是喷杆为单杆,长度是固定的,如遇到雨天地面泥泞,到田地里喷洒农药就相当困难,另外由于喷杆较短,喷药范围小,加重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二是活塞杆头处缺乏防漏措施,活塞杆工作时经常有药液由此处溢出,造成使用者衣服、皮肤受到损伤,严重时可引起中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杆长度可调、防止药液外漏的背负式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喷雾器主要包括药液桶、高压壶、输液软管、喷杆、喷头、摆动杆、活塞管和固定座构成,活塞管置于药液桶内,活塞管上端头伸出药液桶并与固定座螺纹连接,高压壶通过连接管与活塞管连接,输液软管一端与高压壶连通,另一端依次连接有手柄、阀门、喷杆和喷头,活塞杆由固定座上的中心孔伸出,摆动杆与活塞杆杆头活接;喷杆是由两节或两节以上套管套接而成,内套管的外壁与外套管的内壁间隙配合,内套管的一端与喷头联接,外套管的一端设有接头,接头与阀门联接,内、外套管连接处通过螺母固定;固定座的中心孔四周为凹槽,凹槽底部开有回流孔,药液桶上部与回流孔对应处开有通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喷杆采用两节以上的套管套接而成,长度可任意调节,扩大了喷药范围,解决了现有喷雾器的工作受到喷杆长度限制而造成使用时不方便及劳动强度加大的问题;固定度上开有回流孔,从根本上杜绝了由于活塞杆工作造成药液外漏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药液桶1、高压壶2、输液软管3、喷杆4、喷头5、摆动杆6、活塞管7和固定座8构成,活塞管7置于药液桶1内,活塞管7上端头伸出药液桶1并与固定座8螺纹连接,高压壶2通过连接管17与活塞管7连接,输液软管3一端与高压壶2连通,另一端依次连接有手柄10、阀门11、喷杆4和喷头5,活塞杆9由固定座8上的中心孔15伸出,摆动杆6与活塞杆9杆头铰接;参见图2所示,喷杆4由两节套管套接而成,内套管18的外壁与外套管19的内壁间隙配合,内套管18的一端有外螺纹与喷头5联接,外套管19的一端设置布有内螺纹的接头12,接头12与阀门11联接,内、外套管连接处通过螺母13固定,螺母13上还设有一止动螺钉20,螺母13内设置防漏垫圈14;参见图3所示,固定座8的中心孔四周为凹槽,凹槽底部开有回流孔16,药液桶1上部与回流孔16对应处开有通孔21。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工艺及操作使用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登忠,未经魏登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3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