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用作茶盘的茶壶无效
申请号: | 96222513.4 | 申请日: | 199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691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03 |
发明(设计)人: | 瞿学电 | 申请(专利权)人: | 瞿学电 |
主分类号: | A47G19/12 | 分类号: | A47G1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作 茶盘 茶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壶。
人们在泡茶时,除需准备茶壶、茶杯之外,另需有一可放置茶壶及茶杯的茶盘,所述茶盘可用以盛接流出茶壶外的水,所盛的水可用于洗杯水,或将不要的茶水直接倒入茶盘内,以免使用者逐次倾倒,从而增加泡茶时的不便与麻烦;传统的茶盘有一呈圆盘形的盘体,在盘体周缘向上弯折成一折缘以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废弃的茶水。
然而这种传统的茶盘,其容积较小,待使用一段时间后,茶盘内便会满水,此时需将其内的水份倒掉,以便继续使用,这种种容积较小的泡茶盘由于要增加倒水的次数,因而造成泡茶时的不便和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作茶盘的可减少使用者倾倒茶水次数的茶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茶壶,它包括于一壶体,在所述壶体上形成一适当大小的开口,其特点是:
所述壶体略呈扁平状,在所述壶体开口上盖设一盖体,所述盖体中央凹陷地形成一容置空间,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中央位置上穿设有一透水孔,于盖体的与朝向壶体方向相反的一侧周缘弯折成具有一圈状的折缘,在所述盖体上放置有一其顶端可放置另一茶壶的承壶座,所述承壶座底端穿设有数个透孔。
所述的可用作茶盘的茶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承壶座顶部形成有一呈圆盘状的承盘,承盘底端形成有一截面小于承盘、其内部呈中空的中空承架;所述承壶座上的透孔穿设于中空承架底侧周缘。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壶体上设置有一中央穿设有透水孔、并且其周缘弯折成有折缘的盖体,于盖体中央另置有一可供承设另一茶壶的承壶座,于承壶座的底侧周缘穿设有数个透孔,这样,便可将壶体及盖体用作泡茶时的茶盘,泡茶时的废弃茶水可沿承壶座的透孔及盖体的透水孔流入壶体内保存,以减少使用者清理茶盘的次数,从而可提高泡茶时的方便性,此外还可将盖体倒盖在壶体上而用作一般茶壶,从而具有使用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现通过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及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茶壶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请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茶壶包括一略呈扁平状的壶体10,于壶体10顶端开设形成有一适当大小的开口12,于开口12上盖设有一盖体14,在所述盖体14中央凹陷地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42,所述容置空间142的中央穿设有一贯穿盖体14的透水孔18,于盖体14与朝向壶体10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周缘弯折形成有一圈状的折缘16;所述容置空间142内放置有一小于所述容置空间142的承壶座20,所述承壶座20顶部形成一呈圆盘状的承盘22,用于放置另一较小的茶壶30,于承盘22底端则成有一截面较小、并且其内部呈中空状的中空承架24,中空承架24的底侧周缘穿设有数个贯穿中空承架24的透孔26。
当将盖体14盖合于壶体10的开口12上,而将承壶座20置放于盖体14的容置空间12内,以及将茶壶30放置于承壶座20的承盘22上时,如图2、3所示,因承壶座20小于盖体14的容置空间142,因此于承壶座20和盖体14折缘16间仍可形成有适当的空间,可供置放数个茶杯32,当在壶体30及盖体14上泡茶时,便可将壶体10与盖体14用作茶盘,此时若有茶水流出,则茶水可经由承壶座20底端的透孔26流入,而经由盖体14中央所穿设的透水孔18流入壶体10内保存,而因壶体10具有一定的体积大小,所以可减少使用者倾倒废弃茶水的机率与次数,从而提高使用者泡茶时的方便性。另外还可于壶体的壶嘴处套设有一水管,并将此一水管连接至水槽、水桶等处,这样就可防止壶体内水份过多溢出而流至桌面,造成桌面的脏乱,并可将过多的水直接排出,从而增加清理水时的方便性。
另外可将盖体14反转,而使盖体14盖合于壶体10的开口12上,这样便可将壶体10用作一般茶壶,而盖体14上的透水孔18可用作透气孔,从而使壶体10具有使用的灵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瞿学电,未经瞿学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2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