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构改良的气孔式煮饭袋无效
| 申请号: | 96222266.6 | 申请日: | 1996-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948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02 |
| 发明(设计)人: | 林进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进和 |
| 主分类号: | A47J27/18 | 分类号: | A47J27/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薛嘉俊 |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良 气孔 煮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米饭烧煮,是一种用以盛装米粒并可直接浇煮成米饭的煮饭袋。
“一日三餐”是人人不可缺少的,但现有烧煮米饭的方法及所用器具,使得烧饭工作既麻烦又难以保证米饭质量,而且浪费量也大。本发明人曾在1996年1月向中国专利局申请过一件申请号为96229096.3的“气孔式煮饭袋”专利,这是一种采用小包装设计的煮饭袋,主要结构是在袋体的四周缘面上设有呈紧密密集排列如针尖状的细小气孔,及于其一侧缘面上设有一封切口。该煮饭袋具有定量、清洁卫生和烧煮省时、省力和效率高的特点,是一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并具有现代环保概念的煮饭器具。这种结构的煮饭袋,在实施时虽甚为实用,但在长期实施下尚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煮饭袋之封切口的设置位置问题。现有这种煮饭袋的封切口位于袋面的中央位置,则当装纳米粒时,其封切口的开口既无法有效张大,在装填米粒过程中会有米粒遗落于袋外,而且袋内已装纳米粒的封切口其封闭手续也相当烦琐;再者,这种位于袋体中央的封切口,在食用时拆封也不甚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气孔式煮饭袋,使得从封切口往袋内灌米时不易遗落米粒,而且封装快捷,拆封方便。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是,与现有气孔式煮饭袋一样在袋体的袋面上设有无数针状透气孔,前、后缘进设有封闭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把袋体的封切口设置在袋体的外侧边缘。
为方便煮饭袋的拆封,本设计在煮饭袋的适当侧缘边设有V型缺口。则在拆封时可从该V型缺口处轻易地撕裂成袋口而取出米饭。
为适应各种不同消费群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可设计成各种几何形状。如可把本气孔式煮饭袋设计成呈碗状,其封切口系以圆形带形环面分布于煮饭袋的上平面圆周缘上。又如本实用新型煮饭袋设计成呈长为形状,其封切口系以长方形之带形面分布于煮饭袋的上平面四周侧缘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因袋体的封切口位于袋体的侧边缘,因此该封切口具有最大的开口度,并使袋体具有最深的装米空间,容易往袋体内灌米且不易散落米粒;而且位于边缘的封切口便于压轧封闭和食用时拆封时容易、快捷。
本实用新型及实施例如附图所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米粒被煮熟膨胀后的立体图。
图4为沿图3中B-B线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首先请参阅图1、图2。由图见,本实用新型煮饭袋10的袋体面上制有无数针状透气孔14,袋体的前、后缘边设有封团边15,外侧边缘为封切口152。在封切口152上开有一V型缺口151。图中标号12为灌装在袋内的米粒。图3、图4表示本气孔式煮饭袋内的米粒12被煮成米饭30而使整个袋体呈膨胀状态。由此两图可非常清楚地看由,封切口152系位于煮饭袋10袭体的外侧边而呈封闭状,而且,只要针对缺口151撕裂,即可将封切口152打开而取出米饭30供食用。
图5所示为一种碗状气孔式煮饭袋10实施侧图,其中,煮饭袋10的上平面呈圆形带形环面的圆周缘为煮饭袋封切口152,并在该封切口152上开有一易于撕裂的V型缺口151。
图6所示为一种长方形状气孔式煮饭袋10实施例图,其中,煮饭袋10的上平面呈长方形之带形面的四周侧缘面为煮饭袋封切口152,并在该封切口152的一侧缘面上开有易于撕裂的V型缺口151。
图5、图6所示实施例,该煮饭袋10在其封切口152被封闭前具有极大的开口,以致极易灌装米粒。煮成米饭后,煮饭袋10呈碗、匣状,拆封后更便于食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进和,未经林进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2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水晶磨块、磨珠串编的凉鞋
- 下一篇:便携式遮阳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