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星减速器无效
申请号: | 96221880.4 | 申请日: | 199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7517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25 |
发明(设计)人: | 何世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世钧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F16H55/00 |
代理公司: | 舟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荣新 |
地址: | 31603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减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行星减速器。
行星减速器传统上与其他减速器一样有其外壳,并通过其他传动机构与母机和工作机相连,而且多以内外齿二只中心轮与行星轮啮合,如此的行星减速器体积较大,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克服以上缺陷,体积小、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的行星减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星减速器,具有行星轮、转臂和中心轮,转臂上有一与转臂中心轴线内轴的转动输入轮,且该转动输入轮与减速器壳体合为一体,中心轮是一对差齿变位齿轮组,其中一只为固定齿轮安装在机座上,另一只为转动齿轮安装在转动输出轴上,转动输入轮以轴承安装在转动输出轴上。
当行星轮随转动输入轮依中心轴线转动作公转时,它同时也在与中心轮啮合自转,从而使公转一周后推动转动齿轮相对固定齿轮转动一个齿差数齿所占的角度。由于采用差齿变位齿轮组作为中心轮,转动输出轴的转速和转动输入轮的转速的关系只与转动齿轮的齿数和差齿变位齿轮组的差齿数有关,即传动比=转动齿轮齿数/差齿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星减速器,其壳体兼有转臂和皮带轮的构件功用,同时以差齿变位齿轮组为中心轮,这比相同速比的已有技术所提供的行星减速器的体积缩小了许多,减少了材料,没有内啮齿轮,则简化了加工工艺,简化了结构,使造价下降。这一结构也使传动刚性更强,效率更高和具有传动的不可逆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简图
图2是图1去掉轮盖的左视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行星减速器,在转动输出轴1上安装一只齿轮为转动齿轮5,有一只与该转动齿轮同样基圆外径,且以碾成法切削成的与转动齿轮齿数相差1~3齿的齿轮为固定齿轮2,固定齿轮固定在机座上。转动齿轮和固定齿轮并列布置,行星齿轮4与转动齿轮和固定齿轮是同时啮合的。
行星齿轮以轴安装在一只转动输入轮3内,这个转动输入轮同时是转动齿轮和固定齿轮组成的中心轮与行星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壳体。转动输入轮以轴承安装在转动输出轴上。当转动输入轮转动时,行星轮就依转臂轴线公转,同时行星齿轮与中心轮啮合作自转,公转一周时,转动齿轮就相对固定齿轮转动一个齿差数齿所占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行星减速器,齿差数为1~3齿,行星齿轮使用1~3个。当用于传递功率时宜采用大模数小速比,用2~3个行星齿轮,当用于传递转动时,宜采用小模数,用一个行星齿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行星减速器,有一轮盖6安装在以转动输入轮构成的减速器壳体上形成封闭的减速器壳体。
实施例:如图1、2所示,应用于小型塑料挤出机。转动输入轮3是皮带轮,行星齿轮4为7齿,其轴以轴承安装在皮带轮内,固定齿轮2为27齿,转动齿轮5为30齿,使用3只行星齿轮4,皮带轮所形成的壳体以轮盖6封闭,内注机油润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世钧,未经何世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1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