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供水可控阀门无效
| 申请号: | 96221120.6 | 申请日: | 1996-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7207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象军 |
| 主分类号: | F16K1/44 | 分类号: | F16K1/44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赛云 |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供水 可控 阀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暖元件,特别是作为家用供水设备的双路可控供水阀门。
随着人们对生活用水要求的提高,往往需要同时对多种用水设备供水,通常的方法是对每一种供水设备接一个单控龙头,或在单控龙头上加装接水器换向阀,从而达到多路供水目的,这样安装和使用均不方便,加装接水器换向阀需要两套阀体,使成本大大提高,影响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同一阀体上实现双向可控的双向供水可控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完成的:在具有进水口和主出水口的阀体内设有启闭主出水口的主阀芯组件,并在所述的阀体上在主出水口下方还设有与进水口、主出水口成“十”字分布的副出水口,在副出水口的任意一端设有与阀体螺接的接头,接头内具有副出水孔,外是连接其它供水元件的连接齿,在副出水口的另一端同轴设有启闭副出水孔的副阀芯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同一阀体内同时设置主、副出水口,并由两套阀芯启闭,互不干涉,可以单控或双控,完成双路供水不必再接单控龙头或由接水器换向阀完成,因此结构简单,取代原水龙头直接安装在管路中,安装和使用方便,关闭可靠无泄漏,是同类供水阀门产品中的一种新品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图2的A-A剖视图,主、副出水口关闭状态)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B-B局部剖视图(拆去接头和副阀芯组件)。
如图1-3所示,双向供水可控阀门的铜制阀体(19)具有与水路管道连接的进水口(20),在进水口轴线上具有垂直该轴线并互相贯通的主出水口(18),它又连通出水嘴(21),在主出水口上设有启闭主出水口的旋转式主阀芯组件。
主阀芯组件包括与阀体螺接的带六角头阀座(6),结合端面上设有起密封作用的“O”型圈(7),阀座上端为轴孔,下端为六角孔,阀座内设有主阀芯(4)和六角套(8),且主阀芯与六角套反牙螺纹连接,六角套下端固定有直接启闭主出水口的密封圈(9),主阀芯设有限位阀座的开口卡簧(5),使在开启时不会带出阀座,主阀芯外端的旋钮(1)与其传动连接,可以是方榫连接或六角形连接,并以螺钉(3)紧固一体,旋钮顶端设有装饰性的紧配堵头(2),使螺钉头内藏。启闭主出水口时,旋转旋钮带动主阀芯同步转动,并使六角套只能在阀座六角孔内升降,从而带动密封圈作启闭主出水口的动作,打开时水从进水口经主出水口由出水嘴排出。
在阀体主出水口下方设有与进水口、主出水口成“十”字分布的副出水口(22),具体地讲,副出水口(22)与进水口(20)成水平方向“十”字分布,而副出水口(22)与主出水口(18)成垂直方向“十”字分布,进水口、主出水口、 出水嘴、副出水口、副出水孔全部相贯通。副出水口的任意一端设置与阀体螺接的接头(17),接头内具有副出水孔(16),外是连接其它供水元件的连接齿,例如可与刚性管子连接的螺纹段或与软性管子套接的倒齿段。阀体副出水口的另一端同轴设有启闭副出水孔的推拉式副阀芯组件。
副阀芯组件包括与阀体(19)螺接的副阀芯(12),副阀芯内设有可推拉的并由“O”型圈(13)密封的拉杆(11),拉杆内端设有启闭接头副出水孔的锥形密封圈(14),该锥形密封圈由小螺母(15)、垫片固定在紧靠拉杆肩胛上,与接头副出水孔的孔口相吻合。拉杆外端设有操纵用的与拉杆螺接的按钮(10)。需要开启副出水孔时,拉动按钮带动拉杆及其上的锥形密封圈,锥形密封圈离开副出水孔即被打开,水从进水口经副出水孔排出,关闭时推入按钮,锥形密封圈使副出水孔关闭,并在水压力作用下更加紧紧封住副出水孔。
由于进水口同时与主出水口和副出水口相通,因此,由进水口进来的水同时充满主、副出水口,如果主、副出水口同时打开,可实现双路供水,如果其中一路关闭,那么实现单路控制,互不干涉,可实现双路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象军,未经李象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11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