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加热水床垫无效
| 申请号: | 96220780.2 | 申请日: | 1996-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844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26 |
| 发明(设计)人: | 蒋晋;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晋;金红 |
| 主分类号: | A47C27/00 | 分类号: | A47C27/00;A47C21/04 |
| 代理公司: |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乐中 |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床垫 | ||
本实用新型属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涉及水床垫的内置加热源的结构。
公知加热源内置水床垫有采用PTC电热元件的方案,可以满足恒温需要,结构要求较为简单,但使用温度难于按需控制,或一经选定便不易调节,不能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普通电热结构虽可以按可调要求设计,但往往由于电热元件的联接和多种原因面降低其使用寿命,或是故障频出,也影响了水床垫的实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适于温度可调内加热水床垫可靠使用的电加热结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内加热水床垫包括水套,与套内壁相联、维持正常垫形的拉筋,置于水套内的高绝缘电热元件,与电热元件相联的高绝缘导线,水套内外相通的进出水口、排气口和导线引出口,保持与水套和引出导线及进出水口密封的塞堵,与引出导线相联的电源插头,控制电路通断的操作开关,以及各部的联接、密封和绝缘部件。同时所述引出导线是经漏电保护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与电源插头相接。水套内还设有固定于电热元件表面的温度传感器,置于水套内的漏电传感器,两传感器的引出导线亦经塞堵密封引出,并分别与漏电保护功能和温度控制功能的电路相联;套内电热元件与导线的联接,是以高绝缘柔性套管与联接段相邻的两联接件相联接部分外表面元隙套接,在绝缘套外两端无隙套接处再以可缠绕的细丝,用足够的拉紧力缠绕固定之。这样,位于邻近电热元件表面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水套内水中最高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漏电传感器则可感知水套内电气的意外漏电;导线联接接头的绝缘结构,即满足了置于套内一定柔性的要求,又保证了充分的绝缘性能,且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温度控制电路则可满足保护和调节温度的要求,并可依要求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可靠安全,满足使用者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因此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将温度传感器感受部位,固定于并拢的数段电热元件之内,或同时与两个(或两段)以上电热元件的外表面相邻。这样有利于提高温度控制的安全性,在完成温度采样的同时更可靠地避免危险加热现象。
本实用新型对线形电加热元件,以细丝使其折叠部分并列相联,呈束状置于水套内。这种结构可在维持一定程度均匀加热的要求下,减少套内电加热元件的半游离长度或柔性,减少使用中电加热元件间因在水中游移而缠绕结节的可能,给使用与维修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温度传感器的受感与传导的联接部分亦为绝缘密封套所密封。以排除在工作条件下与水任何形式的导通,和在相邻有强电工作环境中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可以是上述方案的合理组合,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经对联接接头绝缘密封的安全处理,恰当引入监测控制手段和柔性电热元件的束状结构,可以有效避免热源的无益或危险加热,使水床垫内加热技术进入安全可靠的实用阶段,并可按使用要求对温度进行调节控制,水床垫在非使用状态下可依需要进行折叠。
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1.为内加热水床垫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套 2.高绝缘电阻丝
3.温度传感器 4.漏电传感器
5.加压密封接头 6.高绝缘引出导线
7.塞堵 8.捆扎细丝
9.多芯接插头 10.漏电保护电路
11.温度控制电路 12.电源插头
13.束状结构 14.电缆束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温度传感器的包围型安装结构;
图中:2.高绝缘电阻丝 3.温度传感器
图3.为图1中的A-A剖面温度传感器的对夹型安装结构;
图中:2.高绝缘电阻丝 3.温度传感器
图4.为图1中的A-A剖面温度传感器的相邻型安装结构;
图中:2.高绝缘电阻丝 3.温度传感器
图5.为高绝缘电阻丝与引出导线的加压密封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2.高绝缘电阻丝 5.加压密封接头
6.高绝缘引出导线 15.电阻丝与导线的接头
16.高绝缘柔性套管 17.防水胶布夹层
18.加力缠绕的可缠绕细丝 19.热缩塑料管
图6.为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及加压密封接头示意图;
图中:5.加压密封接头 6.传感器高绝缘引出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晋;金红,未经蒋晋;金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0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