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弹射物体的马达驱动新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219433.6 | 申请日: | 1996-10-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3108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元鲲 |
| 主分类号: | F03G3/00 | 分类号: | F03G3/00 |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玉海 |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射 物体 马达 驱动 新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装置结构的改进,特别是由一只马达驱动的飞轮贮存足够动力后再由飞轮边缘的凸块去冲击物体,将物体弹射出去的一种新装置。
如公众所知,先有技术中有一种也是能在瞬间释放出强大推力的装置,主要是在马达两侧加装集电环和电刷,使马达本身的机壳被加速旋转贮存动力之后,再配合支架和曲柄的作用,使贮存的动力在瞬间释出。其主要缺点在于必须加装集电环,电刷和曲柄等较复杂的元件,组装也不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贮存动力并在瞬间将其释出,并可弹射物体的马达驱动新装置。
为解决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将马达以卡榫和凹型底座相结合,使马达可以在底座上自由摆动。马达心轴则直接驱动一只边缘有凸块的飞轮,使飞轮加速旋转贮存动力,再藉由卡在凹型底座上的马达以卡榫作支点上、下作园弧状摆动,使联结在马达心轴上的飞轮,可经由马达本身的正、逆转切换控制此一高速旋转的飞轮,远离或靠近我们想要将它弹射出去的物体;使设在飞轮上的凸块冲击或不冲击该物体,以达到瞬间释出推力之功能。为达到此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㈠如何贮存足够的动力。㈡如何将贮存的动力在瞬间释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应用了基本电学中的电动机原理:也就是佛来铭左手定则(Flemin′sLeft-Hand Rule)配合结构改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先前技术之分解示意图。
图2是先前技术之组装平面示意图。
图3是先前技术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之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改以齿轮和齿轮条配合的图样。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改用螺旋配合的图样。
为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技术进步要点,先就先前技术和本实用新型说明之。
先前技术提供如图1、图2马达的装置结构,是由马达和形支架(20)所构成,其特征在于:马达机壳(11)有一道和心轴(14)平行的凸出物(15),壳体(11)的两轴承侧各装有一片集电环(10),马达心轴(14)两端各接一支中空的曲柄(13),两曲柄(13)分别捍装入形支架(20)的两轴孔中;使整个马达悬挂在形支架(20)的中央;马达的壳(11)和曲轴状的心轴(13)(14)则可各自自由转动;两支电刷(22)分别捍装入形支架(20)的轴孔穿过曲柄(13)和集电环(10)接触,而将电源导入马达;形支架(20)的一轴孔侧则设有一向内的凸出挡块(21);使整个装置结构可经由电源的切换控制,反覆的将马达的动力先贮存在高速旋转的壳体(11)上,再由设在壳体的凸出物(15)冲击物体,而将贮存的动力在瞬间释出。从图3可以看到先前技术的动作情况。图中最下的横线表示地面,虚线代表马达通电时被推离地面的位置,所以会如此,那是因为通电时电枢(40)和磁铁(41)互相排斥而各自转动,电枢(40)和曲柄(13)同步转动的结果。也就是说马达被自己推离地面之后,机壳(11)悬空,曲柄(13)被档块(21)卡住,连同电枢(40)也不动了,但通电后产生的磁力仍然推着机壳(11)旋转贮存动力,这时将电源切断使电枢(40)失去磁力,而被因贯性仍在高速度旋转的磁铁(41)连同机壳(11)吸引作同步旋转,再藉由曲柄(13)的作用,于是马达就被自己贮存的动力,加上本身的重量快速被推回地面,使设在壳体(11)的凸出物(15)得以冲击地面,释出动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4、图5的结构。是在马达两轴承侧相对称的位置上各开设一个榫孔(32),该榫孔(32)必须偏离马达心轴(14)以便使马达组装后能呈园弧状摆动。凹型底座(30)则配合榫孔(32)也在相对称的位置各安装一支卡榫(31),马达则是利用榫孔(32)套入卡榫(31)的方式被卡在凹型底座(30)上。但仍可以卡榫(31)作支点在凹型底座(30)上作园弧状摆动。一只设有凸块(51)的飞轮(50)被直接和马达心轴(14)直接驱动加速贮存动力,凸块(51)则是用来冲击物体释放推力。图5是组装后的情形。但这种结构要如何运作,才能解决前述的如何贮存动力和如何释出动力之技术问题呢?这其中涉及基本电学原理,以下就配合图4、图6给于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元鲲,未经刘元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9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