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运输轮无效
申请号: | 96219386.0 | 申请日: | 1996-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2857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森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森钊 |
主分类号: | B60B19/00 | 分类号: | B60B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畹华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太平***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结构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子,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运输轮。
如图1所示,目前提供物品在地面上滑动的轮子,大都采用装设在座体的管体30外端的运输轮10,利用其直接套入各管体30外端的开口中,形成一滚动装置,使用者可方便地在地面上移动各种结构的座体,图2、3所示的传统运输轮10结构,包括轮轴11、滚轮12及顶盖13三个部分,轮轴11为一长圆形轴体,轴体中段设有一个分隔环111,将轴体分隔成两段,一段为设有斜端的外环,其环径配合并嵌入管体30的开口中至分隔环111处,另一段为一圆径与滚轮12内圆124套合的平直外环,轮轴11中心设有数道交叉的支撑板112,以使轮轴11外环具有足够强度,支撑板112中心处设有一个具有中轴管113的中空圆体,轮轴11一端开设内螺纹(图中未示),滚轮12为一个中空双环体,双环体间设有数道加强体121,中心为设有内圆124的中空体,其与轮轴11外环套合,并可滚动,套合端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径较大的套槽123供顶盖盖合,滚轮12外环具有数道平行凹凸环道的轮面122,顶盖13为一ㄇ形盖体,中心设有数道交叉的支撑片131,支撑片131中心设有一个ㄩ形圆体,其一端为自顶盖13顶面中心凹陷成一圆槽133,中心开设一螺丝圆孔132,以供锁合螺丝14及垫圈141锁入,并向内与轮轴11内中轴管113一端开设的内螺纹锁合,迫使顶盖13将滚轮3定位在轮轴11上而不会脱落,其使用时的缺点是,1、组装后,轮轴11的一端受到来自管体30的重力,另一端受到滚轮12受压后产生的反作用力(图3中力矩箭头所示),受力不平均,易导致轮轴11变形或松脱;2、滚轮12外环的轮面123是一种硬质塑胶光滑表面,虽具有凹凸起伏的表面外形,但抓地力仍不足,常产生座体移动时,轮面123却因受重压而使内部内圆124与轮轴11间产生的阻力大于轮面123的抓地力,造成轮面123不转动而在地面上移动的情况,这样极易损伤地面及轮面123;3、三段式组装方式以及塑胶射出成型,不仅结构复杂,难组装,且成本昂贵。
图4、5所示的另一种传统运输轮结构,改善了滚轮12轮面123的缺点,将管体30一端制成一个轮轴31的形状,轮轴31一端设有一个锁合螺丝孔,其外环套入一轮圈16,轮圈16外围套入一个软质塑胶环面15,再套入顶盖13及锁入锁合螺丝14固定,软质塑胶环面15为软性材质,可达到不伤轮面123及地面的目的,但因为加套的软质塑胶轮面15是简单套入轮面123上,且其外形易受压力而变形,所以在受压转动时,时常导致变形后连带挤压侧端锁合的顶盖13,发生脱落现象,该运输轮的结构更复杂,制造更麻烦,不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运输轮,使其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制造成本低、轮轴受力均匀不易变形,使用效果好,从而克服传统运输轮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结构的运输轮,包括一个轮轴和一个软质滚轮,轮轴一端开设一个开口,另一端设有一个上盖,内部设一个内圆筒并与轮轴内壁形成一个环槽,外环设有数道分离卡扣块,软质滚轮中心开设有一个内圆、一个扣环、一个硬质环体的顶环,外端射出PVC材质的轮面,将轮轴一端套入软质滚轮的内圆中,轮轴一端的卡扣块扣入软质滚轮的扣环中,上盖抵顶顶环而定位,轮轴的环槽套入欲接合的管体开口口缘上即成为运输轮的整体结构,轮轴可以套合用不同材质置备的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结构的运输轮,其主要元件轮轴及软质滚轮均为一体射出成型,因结构简单而减少了制造成本,组装时,只需将轮轴套在软质滚轮的内圆以后,使轮轴内部的环槽套入管体开口中,便可完成组装工序,其组装程序简单且降低了人工费,轮轴及座体的管体受力均匀,不会变形,且结构强度高,PVC轮面为一特殊射出成型的轮面,其软质的表面材质,可使轮面在受重压时,有较佳的抓地力,该结构运输轮的滚动并不会伤及轮面及地面,使用效果好。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叙述实施例:
图1为一般运输轮结构装设位置示意图
图2为传统产品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传统产品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传统产品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另一种传统产品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森钊,未经张森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9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聚合物电解池
- 下一篇:一种防困保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