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避震及按摩效果的鞋中底缓冲块无效
| 申请号: | 96215956.5 | 申请日: | 1996-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4496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15 |
| 发明(设计)人: | 林进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昌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3B7/32 | 分类号: | A43B7/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兆南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避震 按摩 效果 鞋中底 缓冲 | ||
本实用新型系与鞋子有关,更详而言之,尤指具避震及按摩效果的鞋中底缓冲块。
鞋子乃系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应其功效及外型使鞋品呈琳琅满目的种类,而不论鞋品的外观如何变化,如何地追求流行,其实最重要的仍是要穿着舒适,能保护足部,进而促进身体健康。而论及鞋类之层底结构,概为一鞋底为最底层,其上设一层鞋中底,鞋中底上再设一层鞋垫增加穿着舒适。而该鞋底系直接与地面磨擦,故其多选用坚固耐磨的材质,所以其柔软度也就极为有限,而增加鞋层底的柔软度,通常以改进鞋中底为其技术重点,而目前的实施技术亦非常多种,举凡改善鞋中底材料为柔软弹性材,或于鞋中底夹层填设弹性垫体等等。然,根据步行及站立时的人体工学原理,前进跨步时,系以脚跟为最先的着地点,故其应力的反弹也最多,而站立时则前足底与后脚跟皆要承受体重的下压重量,所以鞋层底的设计重点,就必须注重脚跟部的硬度及柔软度,使行走时足跟能得到适当硬度支撑,增加行走稳定性,而柔软度则增加行走及站立舒适并达避震效果,而能让硬度及柔软度兼备的实则为一压力弹性分散的实施技术。这也就是为何许多鞋品强调其层底具有超柔软弹性,但行走一段时间后,却发生后腿腹酸痛、腰酸背痛、甚至后脑勺疼痛等问题,其问题乃是行走之足部压力被超柔软弹性的层底纳陷吸收,却没有提供足底适当的抵撑硬度,相对的,若鞋层底硬度过大,同样也会发生上述问题,总而言之,乃是鞋层底缺乏应人体工学及足行变化的弹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具避震及按摩效果的鞋中底缓冲块,增加行走舒适,维护足部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的这种缓冲块,是以软弹性材质一体成型的,该缓冲块主要具有一平底片,该平底片顶面周缘凸设一呈空心的外环块,该外环块表面凸设数个按摩凸粒,该平底片的中心另设一亦呈空心的凸触块,该凸触块的周边与该外环块的内周缘设有数个流通道,且该凸触块的高度略高于该外环块的高度,该外环块及该凸触块内皆灌注缓冲油液,且藉由该流通道使该缓冲油液于该外环块及该凸触块内任意流动。
藉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块上述构造,使得以该缓冲块提供鞋体跟部适当的缓冲弹力,具有适当的软弹性,增加踩踏行走的舒适性,且利用缓冲油液做为压力疏导的媒介,减少踩踏时的反力施予腿足的现象,同时凸触块高于外环块的部分以及外环块表面所凸设的按摩凸粒,在行走时,传过鞋垫给予足底局部以不断的按摩,增加行走舒适,维护足部健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块与鞋底结构的组合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块与鞋底结构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受压时的压力分向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受压时的压力分向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受压时的压力分向示意图之三。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含一以软弹性材质一体成形制成的缓冲块10,该缓冲块10主要具有一平底片11,该平底片11顶面周缘凸设一呈空心的外环块12,该平底片11的中心另设一亦呈空心的凸触块13,该凸触块13的周边与该外环块12的内周缘设有数个流通道14,且该凸触块13的高度系略高于该外环块12的高度,又,该外环块12及该凸触块13内皆灌注缓冲油液16,且该缓冲油液16得藉由该流通道14于外环块12及凸触块13内任意流动,而该外环块12的表面凸设数个按摩凸粒15。
该缓冲块10主要系设于鞋品的鞋层底结构,该鞋层底结构,请参阅图3、图4所示,主要包含一鞋底20,该鞋底20上设一鞋中底21,该鞋中底21相当于足底后跟位置,开设一与该缓冲块10适形的凹槽211,俾供该缓冲块10以该平底片11嵌入该凹槽211底部并粘附固定,而缓冲块10则容设于该凹槽211内,其顶面则凸出该凹槽211开口一适当高度,俾供与该鞋中底21上的鞋垫22顶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昌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展昌塑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5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中转站的垃圾箱装卸装置
- 下一篇:离心式过滤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