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燃气保安器无效
| 申请号: | 96215529.2 | 申请日: | 1996-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29603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28 |
| 发明(设计)人: | 范茂彦;周桂华;王彩君;张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方基业科贸集团 |
| 主分类号: | G05D7/06 | 分类号: | G05D7/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克刚 |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燃气 保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燃和有害气体监测、保安装置,尤其是用于家用燃气监测、保安器。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或接触到可燃和有害气体,如煤气、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等越来越多。而这些气体大部分是有毒、易燃、易爆性气体,一旦泄漏,将会导致使用环境的污染甚至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为确保国家、居民财产和人身安全,对使用环境中可燃和有害气体的准确监测,浓度超限报警和安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以防患未然。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新一代传感器件的相继开发,可燃和有害气体的监测、报警或保安装置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一大批体积小巧、电路简单、性能可靠、报警功能完善的燃气监测、报警或保安装置应运而生,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防范作用。然而,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燃气报警或保安器虽然种类很多,但多数只是大同小异,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也都比较接近。最基本部份均离不开传感(检测)探头、电子控制开关、报警电路和供电电源四部份。气敏传感器是监测可燃和有害气体的传感器件,它能将被监测气体中的有关成份和浓度的物理特性自动转化为电信号,再配置以电压比较器或门限电路,对电子控制开关或报警电路进行控制或报警,具有对可燃和有害气体监测、报警的最基本功能,有的还具有自动换气装置。最具代表性的市售产品是福建省闽清县传感器厂生产的福梅牌KB-MO1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但是,由于气敏传感器参数的离散性很大,在整机生产中需要逐个调整比较电路,才能保证整机性能的一致性。因此,装调工作量大,生产成本高,很难作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所选用的气敏传感器灵敏度低,低浓度下的选择性差。此外,现有燃气报警器及其同类产品的传感器不能互换,致使整机与探头同时报废,造成极大浪费。报警电路设计简单,报警功能不完善,只有声光报警,没有语言报警,很多情况下报警状态不鲜明,起不到预警作用,更没有明确一级报警为环境污染危险报警,二级报警为消防报警。电子控制开关只有自动换气装置,没有自动关闭气源装置,安全性能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实现气敏元件的互换性,报警性能安全可靠、功能更加完善、具有有效防患保安措施的新型家用燃气保安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组合式结构,主要包括可更换的气敏监测传感器、声光报警器、自动控制排气插座和自动关闭气源开关四个部份。报警电路主要由气敏传感器电路、比较电路、开机延时电路、振荡电路、语言报警电路、控制电路和供电电路等组成。气敏传感器选用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气敏元件,在气敏元件中封装配对电组,使其输出特性一致,实现气敏元件的互换性。在现有技术中,增加开机延时电路以消除传感器在预热时可能引起的误报警。增加比较电路、逻辑电路和语言报警电路以实现多种报警功能。控制电路不只具有声光报警、语言报警控制和自动排风控制,而且还增加了自动关闭气源控制。当燃气泄漏超过允许浓度时,不仅能自动监测、报警、自动启动排风装置,而且还能自动关闭气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由于在气敏元件内封装配对电阻,通过调整配对电阻,使气敏元件的输出特性一致,实现了气敏元件的互换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2.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对水蒸气、烟雾、酒精挥发气等不敏感,消除了误报警、误控制,报警性能可靠。
3.报警功能完善,防患保安措施有效,不但具有声光报警,而且还有语言报警,不但具有监测、安全报警的基本功能,而且还具有自动排风和自动关闭气源的消防安全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家用燃气保安器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家用燃气保安器组合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家用燃气保安器电原理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家用燃气保安器原理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家用燃气保安器气敏元件管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方基业科贸集团,未经北京大方基业科贸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55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