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肤扩张器无效
| 申请号: | 96215384.2 | 申请日: | 1996-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791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岳长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长路 |
| 主分类号: | A61M29/02 | 分类号: | A61M2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处仁 |
| 地址: | 044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皮肤 扩张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科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整形外科再造皮肤用的皮肤扩张器。
皮肤扩张器是整形外科扩张皮肤的重要器具,它是用医用硅胶制成空腔囊袋,连接着导管和注射阀门,用手术方法将它埋入皮下,注入生理盐水后将皮肤充胀,使皮肤扩张,利用生成多余的皮肤修复邻近部位因疾病和手术切除病变造成的缺损。因为取材方便,术后皮肤的质地、颜色及毛发和周围皮肤相似,且无瘢痕,而得到应用。
现有皮肤扩张器的扩张胶囊呈均匀厚度的扁平形状。可扩张原来体积的5~7倍,容量达10~800毫升;注射阀门壶呈园形,直径1.5~3.0厘米,内有单、双向控制阀,可减少注射时的反流和渗水;导水胶管长5~15厘米,固定连接在扩张胶囊和注射阀门壶之间。使用时,将扩张胶囊、导水胶管和注射阀门壶预埋在皮下,通过注射阀门壶向扩张胶囊内注射生理盐水;或者将扩张胶囊埋入皮下,导水胶管和注射阀门壶留置在皮外。存在的不足是:注射阀门壶埋置皮下时,对皮下注水不易触到注射阀门壶的准确部位,而产生偏差注水;导水胶管和注射阀门壶留置皮外时,在外暴露时间过长,需层层纱布包扎,且导水胶管的皮下出口与扩张胶囊邻近,而极易造成囊周感染,故未能普遍推广采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制作一种皮肤扩张器,采用导水胶管与扩张胶囊和注射阀门壶螺纹连接组装形式,改进扩张胶囊形状和底面厚度,导水胶管设有导流槽,以便于埋置后引流,避免感染。减少组织损伤。增大皮肤扩张率。
本实用新型的皮肤扩张器,由扩张胶囊、注射阀门壶和导水胶管组成,其特征是,扩张胶囊的扁平底面加厚,上表面面积大于底面面积;导水胶管表面沿纵向设有凸凹形引流槽起到导水管和引流管双重作用;导水胶管一端或两端设有连接用螺纹丝接头,分别与扩张胶囊和注射阀门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当手术时,先将螺旋丝连接有导水胶管的扩张胶囊埋入皮下,用探针在切口处向远端根据导水胶管的长短钻一隧道,将导水胶管引出后,再用导水胶管的螺旋丝接头与注射阀门壶的接口连接,注射阀门壶置于皮外,在注射阀门壶上注射生理盐水,即可将扩张胶囊内充液,将皮肤充胀,经一段时间,皮肤扩张后,取出扩张胶囊和导水胶管,即可利用生成的多余皮肤修复邻近部位的缺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组装形式将注射阀门壶设在皮外,减少了埋设注射阀门壶时过多的分离皮肤而造成的皮肤组织损伤;注射方便,病人无痛苦;注射阀门壶距扩张胶囊较远,又是封闭的,避免了细菌侵入造成感染化脓;与注射阀门壶埋入皮下相比,不会因盲目用针头找寻注射部位而损伤注射阀门壶,造成注射失败;利用导水胶管的引流槽,可及时排除扩张囊腔周围积液,防止感染;扩张胶囊底面加厚,可避免注水后向体内的压力使肌肉甚至骨骼坏死;扩张胶囊上表面加大,呈主体形,能更多的扩张出可利用的皮肤。适用于一般体位及头颈皮肤修复,以及修复耳、鼻、眼窝的畸形等。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皮肤扩张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皮肤扩张器,由扩张胶囊、注射阀门壶和导水胶管组成,扩张胶囊1的扁平底面加厚,上表面面积大于底面面积;导水胶管2表面沿纵向设有凸凹形引流槽3;导水胶管两端设有连接用螺纹丝接头,与扩张胶囊及注射阀门壶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长路,未经岳长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53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