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管架无效
| 申请号: | 96215064.9 | 申请日: | 1996-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7286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21 |
| 发明(设计)人: | 黄嘉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19/18 | 分类号: | B62K19/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左一平 |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器件,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管架。
目前自行车运动已蔚为风气,成为世界潮流的趋势,为寻求轻便,现今自行车的车管、架已渐渐使用连续纤维的复合材料制造,其构造是以多数个接头与多数个车架管接合方式组成,请参见图1所示,该图为惯用自行车复合材料车架10其车首接头11与车架管12、13彼此接合的示意图,该接头11的接合端111、112形成一阶梯状环面,而该车架管12、13再分别套接于该接合端111、112上并上胶粘合,如此,以组成一自行车的车架。但是,该车架构件复杂、成本高,且通常因该接头11与车架管12、13在套合后仍会产生间隙d,而导致外观接合不当,或因两外圆直径不相等,而影响车架的外观,即一看便知道该车架为构件式组合等缺点,且在设计更美观、流线的造型时,上述惯用车架在成型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品质不稳定的现象。
请参阅图2,这是另一种惯用的车架构造,它是以一次加压成型方式将车架20的左车架部21直接套合于右车架部22两侧缘所形成的阶级面221上,然而,此种车架20亦受到造型复杂度的限制,即,在追求更美观、更流线的造型上,上述惯用车架20便较为困难来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管架,它能增加接合强度,使之具有外型美观与高设计自由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管架,它是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所制成的中空管架本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该管架本体是以对称设立的左、右管架部所相接固组成,其中,该左(右)管架部与右(左)管架部相嵌固端缘处具有凹槽,而该右(左)管架部则相对应具有凸槽。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管架因为采用左、右管架部凹、凸槽相嵌固而形成,而无需由多个接头接合组装,所以其结构简单且形式可具多样化;同时,左、右管架部是以相同材料一体挤压成形,因此其管径相同,然后在凹凸槽上分别上胶相嵌固定,所以不仅克服了惯用车管架在套合后会产生间隙而不牢固问题,并且使管架表面更具光滑与美观。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其工作情况,从中也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目的和优点。
图1是惯用自行车车架接头与车架管接合的示意图。
图2是另一种惯用自行车车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管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管架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B-B线的剖视图。
请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管架是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所制成的管架本体30,该管架本体30是一中空的管架体,包括一左管架部31与一右管架部32,而该左管架部31与右管架部32左右对称并可相嵌而固定,其中:
左管架部31为该管架本体30的左半部分,是以一体成型方式而制成的自行车所需车架架构,该左管架部31在与右管架部32相嵌固的端缘处设有V型的凹槽311;
右管架部32与该左管架部31对称而设置,为该管架本体30的右半部分,是以一体成型方式而制成的自行车所需车架架构,该右管架部32在与左管架部31相嵌固的端缘处设有V型的凸槽321且与V型的凹槽311恰可相嵌合。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方式,请参见图4至图6所示,它将该左管架部31与右管架部32的凹、凸槽311、321分别上胶(如环气树脂),再予以直接加压黏固即可(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能达到预期成功效果是:
请参见图3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复合材料一体挤压成型方式而可分别制成自行车所需架管本体30的左管架部31与右管架部32,再将左管架部31与右管架部32的凹、凸槽311、321分别上胶相嵌固即可构成该自行车所需架管本体30,而无需由多数个接头与多数个架管接合组装或以一次加压成型方式制作,所以其构造简单且车架造型可具多样化,使外型设计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而其中该凹、凸槽311、321另可制作成U字型或其他类似形状。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复合材料一体挤压而形成管径相同的左管架部31与右管架部32,再黏固而制成自行车的管架本体30,所以可以克服惯用接头与车架管在套合后会产生间隙,而导致外观不美的缺点,使本实用新型的车架构造更具有美观与品质稳定及表面光滑的优点。
请参见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挤压成型时,预先在左管架部31与右管架部32对应穿设惯孔33,而左管架部31与右管架部32在惯孔33周围形成有一定厚度之孔壁312、322(如图6所示),借此,该惯孔33可供穿固其他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50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