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管井泵提放器无效
申请号: | 96215048.7 | 申请日: | 199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7878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15 |
发明(设计)人: | 丛树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丛树泉 |
主分类号: | F04B47/02 | 分类号: | F04B47/02 |
代理公司: | 新疆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汤建武 |
地址: | 831101 新疆***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井 泵提放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管井泵放置或提出的装置,是一种无管井泵提放器。
现有无管井泵的放置或提出都是用钢绳进行的,并且钢绳始终悬吊在井中,这样既不方便,而且时间长后,钢绳易被腐蚀从而降低强度,若钢绳被拉断,使井泵掉入井底,就会造成该水井报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无管井泵提放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该无管井泵提放器的壳体内有能上下移动的胀紧轴,而胀紧轴下部大于上部,在壳体的中部有不少于二两个的球眼,而止推球卡在球眼与胀紧轴之间,胀紧轴顶部安装有提升装置;在壳体的上部安装有能限制胀紧轴上下移动的锁销;在胀紧轴顶部安装有能绕胀紧轴轴线转动的提升装置。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剖视图;
附图2为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附图3为实施例2的A-A向剖视图;
附图4为实施例3的A-A向剖视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壳体,2为胀紧轴,3为止推球,4为锁销,5为提升装置。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无管井泵提放器的壳体1内有能上下移动的胀紧轴2,而胀紧轴2下部大于上部,在壳体1的中部有不少于二两个的球眼,而止推球3卡在球眼与胀紧轴2之间,胀紧轴2顶部安装有提升装置5,最好,胀紧轴2顶部安装有能绕胀紧轴2轴线转动的提升装置5;在壳体1的上部安装有能限制胀紧轴2上下移动的锁销4;
使用时,如附图1和2所示,将钢绳固定在提升装置5上,然后将本实用新型从井口放入井底,并使壳体1放入井泵口内,当止推球3卡在泵口使壳体1不能向下移动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胀紧轴2继续向下移动,而使止推球3在井泵口的作用下能向壳体内移动,从而使壳体1继续向井泵口内移动,当钢绳变软时说明本实用新型已经放到位了,这时,向上提升钢绳,胀紧轴2在钢绳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而壳体1在重力的作用下仍静止不动,止推球3在胀紧轴2下部的胀挤下向外移动,当胀紧轴2向上移动后卡住壳体1也向上移动时,由于止推球3卡在井泵口内,从而使井泵也向上移动,这样就可将井泵提出水井;当向水井内放置井泵时,先将锁销4打开,使锁销能够自由移动,然后将胀紧轴2推入壳体1内,并使止推球3移向壳体1内,再将壳体1放入井泵口内,然后向外抽胀紧轴2使止推球3向外移动并卡在井泵口内,这时,就可将井泵放入井底预定的位置,当井泵不动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胀紧轴2继续向下移动,当移动到止推球3能够移动到壳体1内而不能卡在井泵口内时,壳体1上部的锁销4就会将胀紧轴2锁死,这时就可向上将本实用新型提出井外。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有三个止推球3,如附图3所示;而实施例3有四个止推球3,如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该无管井泵提放器,不但可以方便地将井内的井泵提出,而且也可方便地将井泵放入井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丛树泉,未经丛树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50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