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线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6214812.1 | 申请日: | 1996-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2649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郑礼明;蔡以扬;李哲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0 | 分类号: | H01R13/00;H01R13/62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线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容稳压模组件或连线器的连线连接器,其可用作连接电路板上电路的电连接器。
稳压模组件(VRM-Voltage Regulator Module)是用于新一代个人电脑上的新元件,此模组件装设在电脑中,使电脑在升级时能适应电压电路上的改变。换句话说,电脑升级需使用此类稳压模组件。请参阅图1A-1C,一个连线连接器51设置在电脑的电路基板上,此连线连接器51可用来与稳压模组件53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并配合电路基板上插接的升级元件一起工作。另外,此稳压模组件53包括一个设置在模组件板55底边上的电连接器54,以与连线连接器51连接。
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如当电脑装配一个较低级的芯片时,由于其不需要配合稳压模组件,因此前述的连线连接器51上的针脚端子64,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使整个电脑无法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线连接器,其可用于插接稳压模组件或连线器,使模组件能很容易从连线连接器上插入或拔出,并能有效地配合该连线器,使电脑未插接模块组件时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连线连接器,用于稳压模组件,它包括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本体,其具有多个端子,该连接器还包括一电性及机械地固持收容一第二电子元件的主体空间,在连接器两端分别设有一收容一对扣持顶出装置的收容区,该第二电子元件由该对扣持顶出装置扣持或顶出该连线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连线连接器的优点在于,连接器使用较少元件,利于制造与组装,同时能完好实现连线连接器与连线器间的屏蔽与电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A为配合稳压模组件使用的现有连线连接器立体图;
图1B为图1A的连线连接器插接一稳压模组件的立体图,并示出该连线连接器连接器的一扣件;
图1C为图1A的连线连接器插接一稳压模组件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连线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出其装插接在图1A所示的连线连接器上;
图2B为图2A中连线器的立体分解图,示出其本体及盖体的结构;
图2C为图2A中连线器的立体分解图,示出其盖体扣抓在本体上;
图2D为图2A中连线器在其本体上装设导电连杆的示意图;
图2E为图2A中连线器的组合立体图;
图2F为图2A中连线器的组合后视立体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示出其向上延伸的操作部;
图3B为图3A所示实施例的后视立体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连线器插入图1A所示连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连线器插接在连线连接器中的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连线器导电连杆接触臂与连线连接器针脚端子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连线器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示出插入图1A所示连线连接器中的状况;
图5B为图5A装置的后视图;
图5C为图5A的连线器插入连线连接器中的立体图。
请参阅图2A至2D,本实用新型的连线器10包括一个长形的绝缘本体12,本体上具有两排垂直延伸的凹口14用以收容如图1A所示的连线连接器51的端子,每一个凹口14均包括一个沿侧壁18延伸的槽16;且该本体12的两端还具有一对半圆形槽20,一对开口13位于前述的半圆形槽20内侧;一个平板部22一体地连接在本体12的一侧,并且在长轴方向上比本体12长,一对搭扣部24一体横向延伸出本体12之外;该平板部22在垂直高度上也比本体12高,其目的在于能使其与插接在本体12上方的盖体30的高度一致;此平板部22还具有一对垂直槽26及一对扣持凸点28,用以将前述的盖体30扣持在本体12上,一个盖体30包括一个绝缘的基部32,一对导板34由该基部32两端向下延伸,一对扣持壁36由基部32后侧向下延伸;在基部32的两端还具有半圆形的凹口38与本体12上的半圆形槽20相配合;一个浅槽39位于该基部32的底面33,且槽中具有一对短凸柱35。一个由导电板材制成用作中央连接部的连杆40包括板状部42,其上具有等距的孔43,两排接触臂44一体地由板状部42的侧边46向下延伸,该接触臂均具有一个较宽的固持部48及一个较窄的弧状部50,某些特定的接触臂的固持部48还具有突剌45,以将接触臂44固定在绝缘本体1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4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