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三相分离器无效
| 申请号: | 96214503.3 | 申请日: | 1996-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142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13 |
| 发明(设计)人: | 胡定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县石油机械厂 |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三相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汲油的配套工具,特别是用抽油泵抽吸原油时,使井下油、气、砂三相分离的配套工具。
目前油田上对井下原油中油、气、砂三相的分离,通常采用相互独立的油、气分离器——气锚和滤砂器,并配接于生产管柱上,或者采用丢手封隔器悬挂于井下。前者,一般利用井下封隔器将原油中的液、气分离,这种分离方式对一些套管变形的油井不能适用,而且在出砂井中应用时,砂子容易在封隔器上部堆积,造成管柱卡堵,给修井造成困难。后者,其管柱结构复杂,作业工序多,施工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滤砂、沉砂,又能高效分离气液的井下三相分离器。
井下三相分离器包括中心管,套在中心管外的上外管和下外管,连接上、下外管的过滤接头,分别装在上、下外管顶端的上接头和下接头,固定在下接头上的死堵。中心管外壁上绕有螺旋式的导流筋,上外管侧壁上有进液孔,进液孔外套有筛管。
下外管的内径大于上外管的内径,上外管使气体从原油中析出,下外管使得油气分离,起到增压进油、排气的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井下三相分离器由中心管2,套在中心管2外的上外管6、下外管8,螺纹固定在上外管6和中心管2顶端的上接头1和固定在下外管8底端的下接头9和连接上、下外管6、8的过渡接头7及装在下接头10上的死堵10组成。中心管2外壁螺旋地绕有导流筋4,且导流筋4与中心管2管壁焊为一体;上外管6上部周壁上开有均匀分布的进液孔3,在进液孔3外的上外管6上套有绕丝构成的筛管5,筛管5起滤砂作用。
过滤接头7上部制有内螺纹,下部制有外螺蚊,分别与上、下外管6、8连接,使得下外管8的内径大于上外管6的内径。
中心管2底端离下接头9的高度约为下外管8长度的1/3,可避免分离后的气体被吸入中心管2内。
下接头9与死堵10之间还可以接有尾管,用于沉积下来的砂。
本实用新型接于抽油泵的下端与其配套使用,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抽油泵的柱塞上行时,泵的固定凡尔打开,井内含气原油经绕丝的筛管5缝隙、进液孔3,被吸入上外管6内,此时,原油中的砂子被过滤;由于上外管6较细,与中心管2之间的间隙小,且有螺旋导流筋遮挡,含气原油在上外管6内高速旋转流动,气体从原油中析出,当析出的气体和脱气原油一并进入下外管8时,因下外管8内径大于上外管6内径,故其流速急剧降低,压力升高,中心管2的进油压力也增大,泵的充满程序提高,同时,因油比气的密度大,油在下外管8的下部积存,气在下外管8上部积存。当泵的柱塞下行时,泵的固定凡尔关闭,进入上外管6内的高速旋流原油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继续下行一段时间,并压缩下外管8内的析出气体,管内压力升高,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经导流筋4的螺旋通道上行,并从进液孔3、筛管5排入套管,气体在套管内继续上行并从井口上放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下外管8的直径比泵筒直径大,内容积也就比泵筒容积大得多,因此,当泵的柱塞到达上死点时,脱气原油的液面位于中心管2进口之上,故析出的气体不会进入泵内。
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利用筛管滤砂,靠泵的吸入作为油气分离的动力,通过泵的排出时间,将分离出的气排出,使得进油与排气交替进行,从而实现了井下砂、液、气分离。它有如下优点:
1、功能多,既可滤砂,又能分离气体,且减化了管柱结构,减少了作用工序,降低抽油成本。
2、先滤砂,再沉砂,可延长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3、施工工艺简单,易操作、使用、维修方便。
4、适应性强,可在出砂井、套变井中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县石油机械厂,未经玉环县石油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45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