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射式气雾分流雾化器无效
| 申请号: | 96213770.7 | 申请日: | 1996-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988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02 |
| 发明(设计)人: | 胡范彬;王苏民;张树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M11/02 | 分类号: | A61M11/02;A61M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蕾波医药卫生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于淑惠 |
| 地址: | 1011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式 分流 雾化器 | ||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确切的说是临床救治呼吸系统疾病所采用的药物吸入治疗装置。
目前,国内外对呼吸系统疾病所采用的吸入治疗设备主要是超声雾化器和喷射式雾化器两种,雾化器又根据驱动源的不同,分为压缩空和氧气喷射式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需用由源,体积大,消毒不便,故而限制了临床普及。
以压缩空气为驱动源的雾化器,体积大,结构复杂,需建立专门的气雾治疗室,适合于综合医院进行大规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以氧气为驱动源的雾化器体积小,结构简单,只要有氧气瓶的地方就可使用,更有利的是此套设备可随时更换。这样可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但需要详明的是,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以氧气为驱动源的雾化器,它的作用原理是利用高速气流通过细孔喷嘴时,在其周围产生负压,将液体自贮液槽经毛细管吸引上来(即Ventur效应),随气流一起向前运动,并撞击在前方的档板形成气雾。气体(氧气)与液体所形成的雾滴相混合,经过同一通道,随人体呼吸吸入肺内。正是由于目前此种装置设计不尽合理,病人实际吸入了高浓度氧(约为60%以上氧浓度),更使此设备禁用于低氧血症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原因是这种病人吸入高浓度氧后可加重二氧化碳贮留,易导致病人昏迷、死亡;另外,还需慎用于胸部手术后病人,高浓度氧可冲洗肺泡,使肺泡内氮气减少,发生氮-氧失衡,易出现无气性肺不张。吸入高浓度氧,还可明显抑制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降低气道的廓清能力和肺泡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临床应用中发现,40-60%的病人应用此装置出现头痛、头晕症状。这与高浓度氧使血管扩张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控制性给氧(浓度小于40%)不会引起氧对人体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氧气为驱动源的喷射式气雾分流雾化器,做到控制性给氧,避免高浓度氧对人体的损害。
(1)该雾化器由氧气引射管、贮液罐、引液管、分流档板、雾气吸入系统,氧气排出系统及液体回流系统组成。当高速气流通过引射管小孔后,气体呈圆锥形流动,其扩张角度为6-l2度驱动氧流量为6-8升/分时气雾微粒为l-5um,为理想的雾化微粒。该雾化器圆柱球形档板上设计一小孔,使主体气流(氧气)由此通道排入大气,雾滴通过另一通道随人体呼吸吸入肺内,降低了患者实际吸氧浓度。
(2)由于分流氧气时,同时含有少量液体,该雾化器还设有一液体回流系统,可将液体引流回收,再次雾化。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流档板正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
由图1可知在贮液罐2正中,紧密连接氧气引射管1,管为圆柱形,为输送氧气的管道,中间有一引射小孔,通过小孔引射氧气。在氧气引射管外以插入方式再套引液管3,其圆柱顶端中心处有一小孔与氧气引射管小孔相对应,可引流贮液罐内液体至小孔周围,引液管底端距贮液罐底部0.2—1.5mm。分流档板4(即图2)是由圆柱球形档板支架二部分组成。球形档板中心有一小孔,与引液管小孔相对应,档板支架是车轮形结构。当高速流动的雾滴冲撞球形档板时,可使雾滴体积减小,形成气雾,分流档板中央小孔可使高速流动的氧气通过进入弯曲管7与气雾分开。在分流档板的上方又以插入方式衔接一气雾流出管5,它是由大小两个圆柱管组成,可输送气雾至气雾喷管6,它是以插入方式连接于气雾流出管上方。气雾喷管有上下两个圆柱管,在大圆柱的一端有两个相对应的缺口,用于固定液体收集管8,圆柱中央与小圆柱相对应部位有2.5-4mm小孔用于弯曲管7通过。弯曲管为L型或弧形圆管可使高速流动的氧气流速减慢,输送氧气所携带雾滴至液体收集管8,它是由大小两个圆柱管组成,同时与气雾喷管6、弯曲管7和液体回收管9以插入方式连接一体,其作用是收集随氧气流动的雾滴,圆孔可使噪音降低。位于液体收集管小圆孔的下方液体回收管9以插入方式与其相连,呈L形,作用是回输液体至贮液罐。
本实用新型临床应用范围扩大,患者实际吸氧可达到控制性给氧(浓度小于40%),避免了高浓度氧对人体的危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大规模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未经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37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式健身理疗器
- 下一篇:液体软包装自动灌封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