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用花生芽工厂化生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212453.2 | 申请日: | 1996-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2573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18 |
| 发明(设计)人: | 苟甫贵;苟甫寿;苟甫伟;苟丹;苟甫蓉;张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苟甫贵 |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 代理公司: | 三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凤英 |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 花生 工厂 化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花生种子人工培养食用花生芽的工厂化生产装置。
花生属豆科植物,其种子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以及其它营养物质,但目前仅被用于榨油或制成一些副食品,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花生种子萌发长成的类似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白嫩小苗称为花生芽。人们早就知道花生芽是一种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的蔬菜,在一些花生产区,例如四川农村,人们将收获后遗落于土壤的花生种子自然萌发长成的花生芽采集起来,加以炒、煮、凉拌等而食用之,甚至生吃。在广西,人们习惯于用花生芽来煮汤食用,其味清香爽口。花生芽既然可以在土壤中自然长成,也一定可以用人工方法培养而成,因而很多人都曾设想或试验过利用现有制作豆芽菜的技术和方法来制作花生芽。由于花生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与黄豆和绿豆有很大的差别,用现有豆芽菜的制作方法来制作花生芽难以成功,例如,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曾多次采用现有制作豆芽菜的设备和方法来培养花生芽,长成的花生芽参差不齐,形态扭曲,下胚轴太短,其品质和形态都欠佳,不具有良好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由于在土壤中自然长成和用现有豆芽菜制作方法人工制作的花生芽都不具有良好的商品价值,故目前在市场上尚无人出售。
花生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新型蔬菜,大有开发利用价值。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食用花生芽生产装置,为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花生芽,实现其商品化,提供了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
食用花生芽工厂化生产装置,包括人工气候室、框架、培养槽、培养基、培养箱和环境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a)人工气候室为透光或不透光的封闭体,室体壁上安有活动通风口,室内安装一至多排框架,框架一至多层,框架之间留有通道;
b)每层框架上固定一或二个装有培养基和培养液的凵形培养槽,培养槽两端分别安有进液管和出液管,上下层培养槽之间用输液管相连;
c)培养槽上安装一至多个培养箱,培养箱为开口式容器,底部布满小于花生种子颗粒的通孔,开口容器上方覆盖避光透气透水材料制作的活动盖。
培养槽内的培养基为粉状、粒状、碎屑状或絮网状的吸附性很强的固体材料。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优点,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任何地方一年四季均可生产;生产出的花生芽整齐一致,品质优良,且无任何污染,符合绿色食品的卫生要求。
附图说明:
图1生产装置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生产装置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培养槽与培养箱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花生芽形态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食用花生芽工厂化生产装置包括人工气候室(1)、培养箱(2)、培养槽(3)、培养基(10)、框架(6)和环境控制器(5),人工气候室是用塑料、玻璃、木材、金属、水泥或其它固性材料做成的透光或不透光的封闭体,其形状和大小视需要而定,室壁上设有活动通风口(图中未示);室内安装一至多排框架,框架一至多层,框架之间留有通道(17);每层框架固定安装一或二个装有培养基和培养液的凵形培养槽;框架和培养槽可用木材、水泥、金属或其它固性材料制作。培养基可采用吸附性很强的粉状、粒状、碎屑状或絮网状的固性材料,如锯末、炭化稻壳、蛭石、岩绵,其作用是保持和输送水分和养分;培养液是一种营养配方,含花生芽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培养槽两端分别安有进液管(7)和出液管(8),上下层培养槽之间有输液管(9)相连。培养液从环境控制器中的贮液罐(图中未示)经最上一层培养槽的进液管流入培养槽,再从最下一层培养槽的出液管流出回到贮液罐中。培养槽上安放一至多个培养箱,培养箱为用木材、塑料、金属或其它固性材料做成的开口式容器,底部布满小于花生种子颗粒的通孔(18),上方覆盖具有避光透气透水材料制作的活动盖(19),花生芽(11)的根通过培养箱底部的通孔伸入培养基中。为了使花生芽在最适宜环境下生长,在人工气候室内或室外安装一环境控制器,它由温、光、气、湿调节装置以及培养液输送与贮存装置构成,人工气候室通过联结通道(4)与环境控制器相连。
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生产的花生芽其形态特征为:
下胚轴(14)白色,长10-18cm,直径0.5-1.0cm;主根(15)一条白色,长3-5cm;须根(16)多条,白色,长1-2cm;子叶(13)两片,肥厚,淡黄色;真叶(12)细小,黄色。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苟甫贵,未经苟甫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2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