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团烧结布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11787.0 | 申请日: | 199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891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26 |
发明(设计)人: | 戴保才;王遗清;董青山;马赛;宋书亭;刘慎均;杜志勤;郑玉山;孙涛;吴庆恒;张俊安;刘文学;张贵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10 | 分类号: | F27B21/10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家驹 |
地址: | 455004***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布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球团烧结布料装置,属烧结球团技术领域,适用于将黑色冶金、有色冶金或者其它球团状烧结料或普通烧结料合理地分布到烧结机的台车上。
目前普遍使用的梭式布料器或摇摆式给料胶带机配宽胶带机布料,不但设备故障率高,而且布料不合理,布料过程中,不能使超过规定粒度上限的大生球自行粉碎;也不能在烧结机台车上产生合理的粒度偏析和透气性偏析。经烧结后,超过规定上限的大球烧不透,就产生了夹生矿。这些夹生矿与烧结透的成品矿均被送往下道工序进行冶炼。由于夹生矿的存在,降低了成品矿的质量,给下道工序的冶炼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同时,因烧结料在烧结机台车上的粒度分布不合理,既不能将含碳量少的大球布到台车底层,也不能将含碳量多的小球布到表层,也不能往台车两侧多布料来降低台车两侧的透气性、以消除“边缘效应”。这就引起布料后点火烧结时,表层料热量不足,只得加大点火燃料量,造成点火燃耗升高;而因底层料热量过剩、台车两侧透气性太好,使烧结料发生过烧粘结到台车篦条上,出现“死”篦条,减少了有效烧结面积,降低了烧结机的台时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球团布料装置,此装置布料时,能使超过规定上限的大球自行破碎,减少大于规定粒度上限的生球量;布料后在料层高度和宽度方向上产生合理的粒度偏析和含碳量偏析,使底层烧结料粒度大含碳量少、表层烧结料粒度小含碳量多,以及使台车两侧的烧结料堆比重大透气性差;在利用料层自动蓄热作用的同时,减少点火燃料消耗和避免底层料过烧,从而提高烧结机的产量和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球团布料装置主要由生球仓1、联接在生球仓1下面的漏斗(即给料斗)2、安装于漏斗2下的布料辊3、装配在漏斗2一侧面下部的闸门10、安装在布料辊3之下能接受从闸门10下排出的烧结料的反射板6等构成。生球仓1上部是直段、中部为上大下小的收缩段,下部连接段也为直段,其水平截面均为椭圆形或者圆形,也可以是矩形或者正方形,以椭圆形为佳。给料斗2是一个装有闸门10的漏斗,上端带有法兰与生球仓1下端连接;横截面为半椭圆与矩形的组合、半圆与矩形的组合或者是完整的矩形;安装闸门10的侧面上部有双曲面11,下部为平面立板8,也可取消立板8、将此侧面全部制成双曲面11。在漏斗2的此侧面下部空出一段作为排料口。闸门10分为三段至五段,分别与手动或电动卷扬4相联,用合页9或其它铰接方式将闸门10固定到漏斗2的排料口处。圆辊布料机由布料辊3和驱动装置13等构成。反射组件由支架5、反射板6和双头拉杆7组成,调整双头拉杆7,可以改变反射板6的角度。为延长寿命,在生球仓1、漏斗2内壁和闸门10及反射板6的工作表面上,配有铸石内衬。如生球仓1的横截面设计成矩形或正方形时,为防止粘料,可将四个直角去掉,改为近似于椭圆形或者圆形的多边形,加装内衬后,使仓的横截面内表均能平滑连接;漏斗2的横截面设计成半椭圆与矩形的组合后,去掉二个直角形成的不规则截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团布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I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向示意图;
图4为给料斗的横剖面示意简图;
图5为圆辊布料机装配示意图。
图中:1为生球仓; 2为漏斗; 3为布料辊;
4为卷扬; 5为支架; 6为反射板;
7为双头拉杆; 8为立板; 9为合页;
10为闸门; 11为双曲面; 12为轴承座;
13为驱动装置。
如图1、图2,生球仓1经上部配置的法兰等加以固定,由它接受前段工序送来的球团或小球团烧结料。其总高度由生球的强度来确定,以料柱不压碎生球为宜,中部的收缩段锥度为1∶2.5~1∶0.8,以保证下料顺畅为宜。漏斗2是一个组合式漏斗,下部与布料辊3相接,并在立板8下留有缺口,以便在布料辊3转动时能够排料。也可以不增设立板8,直接用合页9将闸门10联接到双曲面11上。如图4所示,本例中漏斗2的横截面采用了半随圆与矩形的组合形式。如图3、图1所示,闸门10分为多段,本例为三段,可以经卷扬4调节各段的开度,来调整不同位置的布料量,使两侧的布料量略大于中间的布料量,达到增加台车两侧烧结料堆比重的目的。布料后,随着台车的前进,烧结料经过烧结机上的压料器时,台车两侧的料就被压实,两侧透气性变差,有利于消除“边缘”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17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隔热型内、外轻质墙板
- 下一篇:照相机的链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