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双向打气的打气筒无效
| 申请号: | 96210072.2 | 申请日: | 1996-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604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1 |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晓耘 |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袁木棋,孙士金 |
| 地址: | 31002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打气 打气筒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气筒,尤其是可双向打气的打气筒,适用于人力车、自行车轮胎、球类能双向打气的场合。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之前,现有技术的打气筒,一般由筒体、拉杆、密封套所组成,筒体顶部设有进气孔,筒体底部设有出气孔,当拉杆带动密封套在筒体内由顶部向底部运动时,筒体顶部进气孔进气,筒体底部受压空气从出气孔出气,最后从气嘴排出打入充气轮胎,拉杆带动密封套在筒体内由底部向顶部运动时,空气从筒体顶部的进气孔漏掉,只能实现单向打气,影响了打气筒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双向打气、使用效率高、操作方便的可双向打气的打气筒。
可双向打气的打气筒,主要由橡胶薄片(1)、(10)、固定卡片(2)、O型密封圈(3)、(9)、进气孔(4)、(13)、筒体(5)、拉杆(6)、筒盖(7)、薄托片(8)、连接头(11)、单向出气阀(12)、密封垫块(14)、打气针(15)、连接头盖(16)所组成,筒体(5)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气孔(4)和进气孔(13),进气孔(4)和橡胶薄片(1),进气孔(13)和橡胶薄片(10)以及薄托片(8)、O型密封圈(9)、筒盖(7)分别构成两个单向进气阀,拉杆(6)底部设有O型密封圈(3)和骨架,O型密封圈(3)外圆和筒体(5)内壁接触密封,O型密封圈(3)内圆与骨架留有间隙,拉杆(6)顶部的排气孔装有单向出气阀(12),拉杆(6)、单向出气阀(12)、密封垫块(14)和打气针(15)通过连接头(11)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头盖(16)设置在密封垫块(14)上,固定卡片(2)设置在筒体(5)内底部。橡胶薄片(1)为厚度0.2-0.8毫米的耐油橡胶制品。橡胶薄片(10)为厚度0.2-0.8毫米的耐油橡胶制品。
本实用新型可双向打气的打气筒,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拉杆的往复运动实现双向打气,并具有增压效果,使用效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实施价值。
图1为可双向打气的打气筒结构示意图。
其中1—橡胶薄片,2—固定卡片,3—O型密封圈,4—进气孔,5—筒体,6—拉杆,7—筒盖,8—薄托片,9—O型密封圈,10—橡胶薄片,11—连接头,12—单向出气阀,13—进气孔,14—密封垫块,15—打气针,16—连接头盖。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案为:可双向打气的打气筒,主要由橡胶薄片(1)、(10)、固定卡片(2)、O型密封圈(3)、(9)、进气孔(4)、(13)、筒体(5)、拉杆(6)、筒盖(7)、薄托片(8)、连接头(11)、单向出气阀(12)、密封垫块(14)、打气针(15)、连接头盖(16)所组成,筒体(5)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气孔(4)和进气孔(13),进气孔(4)和橡胶薄片(1),进气孔(13)和橡胶薄片(10)以及薄托片(8)、O型密封圈(9)、筒盖(7)分别构成两个单向进气阀,拉杆(6)底部设有O型密封圈(3)和骨架,O型密封圈(3)外圆和筒体(5)内壁接触密封,O型密封圈(3)内圆与骨架留有间隙,拉杆(6)顶部的排气孔装有单向出气阀(12),拉杆(6)、单向出气阀(12)、密封垫块(14)和打气针(15)通过连接头(11)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头盖(16)设置在密封垫块(14)上,固定卡片(2)设置在筒体(5)内底部,橡胶薄片(1)、(10)选择厚度0.4-0.5毫米的耐油橡胶制品。拉杆(6)在筒体(5)内往复运动,当拉杆(6)在筒体(5)内拉出时,空气从由进气孔(4)和橡胶薄片(1)组成的单向进气阀进气,受压空气就会从O型密封圈(3)同骨架的上面间隙流入拉杆(6)内腔,同理当推进拉杆(6)时,空气由进气孔(13)和橡胶薄片(10)组成的单向进气阀进气,受压空气就从O型密封圈(3)同骨架的下面间隙流入拉杆(6)内腔,流入拉杆(6)内腔的受压空气依次流经拉杆(6)顶部、单向出气阀(12),然后从打气针(15)流出,从而实现双向打气的效果,本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晓耘,未经黄晓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0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动笔挂装置
- 下一篇:抽油光杆自动旋紧密封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