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防拨弹子锁无效
| 申请号: | 96209961.9 | 申请日: | 1996-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64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中民 |
| 主分类号: | E05B21/06 | 分类号: | E05B21/06 |
| 代理公司: |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玉仁 |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弹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子锁,特别是一种双面防拨弹子锁。
当前最常用的弹子锁(见图1),是由锁体和锁芯组成,在锁体和锁芯相对应面有若干个圆孔,每个孔内有两个长短不同的弹子,锁体孔内弹子上面有弹簧,把弹子推向锁芯方向,每组弹子的相接面在锁芯内,上面的弹子卡在锁体孔和锁芯孔内,使锁芯不能在锁体内旋转,锁处于打不开的状态。当该锁的钥匙插进锁芯时(即图1所示的状态),钥匙上的齿将每个弹子都不同程度的向上移动,并使每个孔内两个弹子的相接面都与锁体和锁芯的施转面相吻合,锁芯可以旋转,拧动钥匙锁便打开了。由此可知,不论是上面的弹子还是下面的弹子,只要有一个弹子卡在锁体孔和锁芯孔内,锁便打不开,这也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但是,实践证明,目前最常用的弹子锁,包括暗锁、挂锁、抽屉锁等,也不是很安全的,由于弹子与弹子孔之间,锁体与锁芯之间都有间隙,因此可以用非常简单的工具,将弹子一个一个地向有弹簧的弹子方向拨,同时给锁芯一个旋转力,当弹子与弹子的相接面到达锁体与锁芯的相接面时,锁芯就会有微小的旋转,移开工具后,上面的弹子便卡在锁芯的边缘,下面的弹下落到原位。依次对每个弹子重复上述动作,便可使每个弹子都卡在锁芯的边缘上,此时锁芯已无任何弹子阻挡,锁芯可以旋转,也就是说,锁已经打开了。经调查表明,一个比较熟练的修锁人员,在一般情况下,拨抽屉锁只需几秒种的时间,拨比较复杂的暗锁或挂锁,也只需一分钟左右。可见,一般弹子锁也并不安全。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双面防拨弹子锁。为了解决一般弹子锁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锁体和锁芯之间有若干个圆环,每个圆环的位置都与每组弹子位置相对应,并在每个圆环上钻有弹子孔。相对锁芯来讲,就有两个旋转接触面,一个是圆环外圆与锁体孔的旋转接触面,另一个是锁芯与圆环内圆的旋转接触面。也就是说,两个弹子相接面只要和上述两个旋转接触面中的一个相吻合,锁芯就可以转动。为了限定两个弹子相接面只与圆环外圆和锁体孔的旋转接触面相吻合,或只与锁芯与圆环内圆的旋转接触面相吻合时,锁芯才能转动,在每个圆环与弹子孔轴心线相垂直的一侧钻有一螺丝孔,而另一侧开有长形通孔。在锁芯与圆环长形通孔相对的位置上钻有螺丝孔。在锁体与圆环螺丝孔相对的位置上开有长形通孔。锁体上的长形孔和圆环上的长形孔的宽度略窄于弹子直径,并且以弹子不能通过为宜,长形孔的长度是宽度的4倍。锁芯上螺丝孔和圆环上螺丝孔的直径略小于长形孔的宽度。最后,根据需要,在螺丝孔拧上限位螺丝,就可以限定两个弹子相接面与哪个旋转接触面相吻合时,才能打开锁。例如,将旋转接触面选在圆环外圆时(见图4),则在锁芯的螺丝孔拧上限位螺丝,当弹子相接面处在圆环内表面时,锁芯虽然也可以旋转,但只能转动很小的角度便被锁芯上的限位螺丝卡在圆环的长形孔上,而圆环上的弹子孔内有弹子卡在锁体上,所以锁芯无法转动。当将旋转接触面选在圆环内圆时(见图3),则在圆环的螺丝孔拧上限位螺丝,当弹子相接面处在圆环外表面时,锁芯旋转将带动圆环一起转动,但也只能转很小的角度便被圆环上的限位螺丝卡在锁体的长形孔上,而锁芯内有弹子卡住圆环,所以锁芯无法转动。当锁配制完成后,弹子的相接面只有处在设定的旋转面时,锁芯才可旋转并打开锁。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用钥匙开锁与普通弹子锁一样,但不管用什么工具也拨不开锁。因为用工具向上拨动弹子时,每个孔的弹子都有两个旋转面可以选择,只要有一个孔的旋转面选错了,锁芯在转动后便会被限位螺丝卡住,这些选择面对于有5个弹子孔的锁共有2×2×2×2×2=32种组合,而对普通锁来讲只有1×1×1×1×1=1种组合,这也就大大地提高了锁的安全系数。当一个孔内弹子的相接面设定在圆环外圆表面,用工具将弹子相接面推到圆环的外圆表面时,工具离开准备拨另一组弹子时,因为在锁芯上加的旋转力无法传到该孔的圆环上,圆环无法卡住弹子,弹子也必将落下,所以工具必须总是推着弹子。每个锁都必须设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孔内弹子相接面设定在圆环外表面,因任何工具都无法同时拨两个孔内的弹子,因而也就拨不开锁。
下面结合附图并以五组弹子的双面防拨弹子锁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普通弹子锁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锁芯的主视图、图3是C-C剖面图(弹子相结面设定在圆环内圆)、图4是B-B剖面图(弹子相结面设定在圆环外圆)、图5是锁芯的主视图、图6是D-D剖面图、图7是圆环的主视图、图8是圆环的侧视图、图9是锁体的主视图、图10是锁体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3、图4为剖面图,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由锁体1、锁芯2、圆环3、定位环4、卡簧5、弹子6、弹簧7、限位螺丝8等组成。在锁芯2和锁体之间每组弹子的相对位置上,有5个圆环3,圆环3可在锁体1和锁芯2间自由旋转,每个圆环上也各开有弹子孔,圆环是材料为黄铜,厚为1.5mm。由图3及图4可见,与每组弹子及弹子孔轴心线相垂直的方向上,在锁芯左侧相对位置上有5个2.5mm深的M2螺孔,而其左侧则开有5个宽2.5mm长8mm的通孔。在锁体右侧相对位置上开有5个宽2.5mm、长8mm的通孔。在装锁时,对于弹子结合面设定在圆环外圆的两组,在锁芯的相对位置上各拧上一个限位螺丝(见图4),而其余各组弹子,则在圆环的相对位置上各拧上一个限位螺丝(见图3)。定位环4的作用是为了保证锁芯与锁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卡簧5的作用是保证在开锁时,锁芯不会从锁体中滑出。显而易见,为了加工方便,可将每个锁弹子结合面设定在圆环外圆的两组位置固定,这样便可以少加工5个螺丝孔和5个长孔。通过上述的设定,将锁的钥匙插入锁芯的钥匙孔中时,B-B剖面的两组弹子的相结面必然被推到圆环外圆的旋转面上,而其余三组弹子(C-C剖面)的相结面则被推到圆环内圆的旋转面上,此时锁芯无任何阻,转动钥匙,锁芯也随之转动,锁也就打开了。至于与锁芯转动时相连接的各部件与普通各种功能的锁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中民,未经王中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9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