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09301.7 | 申请日: | 199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25720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敬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敬祥;张维成 |
主分类号: | A62B1/20 | 分类号: | A62B1/2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楼 连续 逃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
一般高楼的逃生设备大都使用缓降器(机),即在大楼的外墙上固设有挂架,并在各楼层内放置缓降器,而在发生火警欲逃生时,即取出缓降器将其挂扣在挂架上,然后再取出安全带穿绑于身上,而把身上的安全带的安全扣扣于缓降器的缓降索上,于是爬出墙外利用身体的重量及缓降器的作用,使人体缓缓地安全降至地面,虽然此类缓降设施固然有其方便性及其安全性,但其亦有以下的缺失:
1.此类缓降设备仅能使用于较为不高的楼层,因为较高楼层距离地面的距离较长,所以一般的缓降器的缓降索的长度根本不足以到达地面。
2.此类缓降设备每次仅能一人使用,即必须在一人缓降至地面时,才可接至第二人使用,所以会耽误紧急逃生的时间,而危及生命的安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其以适当的阻挡缓冲作用,使人体缓缓降落至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其不会受到楼层高度的限制,即使再高的高楼亦可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使用本缓降设施时,在一人跳下后,待距适当距离且上方无人时,即可接着让第二人马上再逃生,故可以一个接着一个逃生,所以可以争取逃生的时间,而让更多的人可以获救。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其主要由缓降槽及缓降杆所构成,其中:
该缓降槽的断面概呈凸字型,即较小宽度端为一导滑道,较大宽度端为一缓降道,并在导滑道与缓降道之间由颈部衔接两者,又缓降道外侧面设有防脱离侧板,同时在缓降道内部两侧壁面上设有相互错开的均布排列的缓降块;在高楼各逃生窗口处的缓降槽的内侧方,开设可使该缓降杆的支杆、滑轮及缓降体通过的缺口,同时在缺口处的缓降道背面上下两侧处固设有铰链,其与一导入轨靠近末端处的上下方所设的角座结合固定,即该导入轨可以摆转,该导入轨的断面概呈C形状,其末端呈较大宽度的开口;又在接近地面末端的缓降槽呈弯弧状,并在导滑道内设有等距均布的容槽,且在各容槽内皆设有弧形弹性片,同时弧形缓降槽的最末端设有挡板,并在挡板上设有软形缓冲垫;
该缓降杆为一支杆两端设有滑轮,该滑轮恰可容纳入缓降槽的的导滑道内,并在稍内侧的两端再设有缓降体,该缓降体恰可容纳入缓降道内,而支杆中间处设有两挂耳,并于挂耳上设有绑紧身体的安全带;
在高楼各逃生窗口外的墙壁外,依楼层的高度以固定座将缓降槽一接着一根的固定在墙壁上,而最末端的缓降槽呈弯弧形,又各逃生窗口处的缓降槽上设置有导入轨,另在各楼层内依人数放置数支缓降杆,使逃生者可以一人接着一人连续逃生。
其中,该缓降槽的导滑道两侧处向外伸出两固定片,并在固定片上设有均布的固定孔,用以固定座将其固定在墙壁上。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在高楼各逃生窗口外的墙壁上设置缓降槽,又在各逃生窗口处设有导入轨,可以引导缓降杆进入缓降槽内,使缓降杆两端滑轮导滑于缓降槽的导滑道上,并使其上的缓降体与缓降槽的缓降道的缓降块之间产生适当的阻挡缓冲作用,使穿绑在缓降杆安全带上的人体可经缓缓降落至地面,同时在一人跳下逃生后,待距离适当距离且上方无人时,即可连续一人接着一人跳下逃生,而且缓降槽的设置不会受到楼层高度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可由下列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获得完全的了解,这些详细说明和附图只作说明之用,而不应局限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降槽的结构及其与导入轨、固定座之间的结合关系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降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6、6A、6B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降槽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降槽末端结构的导滑道内的剖面图。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主要由缓降槽1及缓降杆2所构成,即在各逃生窗口外的墙壁外,依楼层的高度以固定座将缓降槽1一根接着一根的固定在墙壁上,在最末端的缓降槽1′呈向外弯的弯弧形,在各逃生窗口处的缓降槽1上设置有导入轨3,另在各楼层内依人数放置数支缓降杆2,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敬祥;张维成,未经刘敬祥;张维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9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