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粕压溶机无效
| 申请号: | 96208884.6 | 申请日: | 1996-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561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全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全国 |
| 主分类号: | C11B1/12 | 分类号: | C11B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11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湿粕压溶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出法制油时,对油粕与溶剂进行分离的装置。
现有的浸出制油法是以溶剂对浸出器中的油料进行溶浸萃取,再将湿粕送入蒸烘机加热使湿粕中残留溶剂分离,从而使溶剂得以循环使用。在该工艺过程中,由浸出器出来的湿粕溶剂含量较高,要对其进行回收能耗较大,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对湿粕进行压溶的装置,使溶剂在该装置中大部分与油粕分离,降低湿粕溶剂含量,可节约后续工序的能耗并提高生产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由下述设计方案完成:湿粕压溶机由动力和挤压分离两大部分构成,其特征是由螺旋轴与筒状栅笼板组成的挤压室设在集液室内构成的挤压分离部分。
设计方案的特征还在于螺旋轴的轴径由进料口向出料口逐渐加大,而相邻螺旋翼间的距离沿相同方向逐渐变小。这样当湿粕进入挤压室时,在进料口向出料口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受挤压达到液与粕的分离目的。
在现有浸出法制油的工艺装置中,在浸出器与蒸烘机间设置采用本湿粕压溶机,可使湿粕中溶剂含量由原来的30%左右降低到10%以下,再将挤压过的油粕送至蒸烘机进行分离可大大降低能耗,并提高生产能力。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将由螺旋轴(3)与筒状栅笼板(7)构成的挤压室(4)设置在集液室(6)内,使湿粕进料口(5)密封穿过集液室(6)上部与挤压室(4)接通。螺旋轴细端穿过筒状栅笼板(7)的封闭端经轴承与集液室(6)壁联接,靠近出料口(2)的粗端,经筒状栅笼板(7)的开口端穿过集液室(6)的另一侧壁与传动机构(1)联接。
螺旋轴(3)的螺旋翼间距由细端向粗端逐渐减小。当湿粕在由进料口(5)向出料口(2)移动的过程中所受挤压力逐渐增大,使粕中溶剂分离经栅笼板孔流入集液室(6),再由出液口(8)送至浸出器循环使用。受压油粕经栅笼板开口从出料口(2)送入蒸烘机再行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全国,未经王全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8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开关的灯头接线装置
- 下一篇:炉料胶液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