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夜视转向自动照明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208589.8 | 申请日: | 1996-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07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辉;李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铁军 |
| 主分类号: | B60Q1/12 | 分类号: | B60Q1/12;B60Q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转向 自动 照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照明装置,尤其是一种夜视转向自动照明装置。
目前的机动车照明装置中存在一些问题,当夜间行车遇到路面弯道时,车辆的前射灯是以扇面形式照射前方的,因前照射灯是固定的,这时随车辆的转弯而使车辆前面的左、右两灯形面锐角盲区,因盲区内灯光照射不到,所以当车辆转弯时驾驶员很难发现盲区内突然出现的情况,如障碍物、行人或车辆等,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发生撞击道路两侧的物体或行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长期以来,夜间行驶车辆能否根据道路弯曲变化而自动变换夜视灯光,就成为汽车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重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车辆夜视转向自动照明装置。他能根据车辆转弯角度的大小自动控制车辆前面左、右两边直射灯的照射范围,克服了现有车辆在夜间照射灯光存在的盲区,从而使夜间驾驶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车辆的A直射灯灯口的内侧大灯内安装一组射角灯,在车辆大灯内原有A直射灯直射角度和远近光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保持原前方左、右直射灯的功能,在A直射灯灯口的内侧靠汽车整车中心线方向分别开有B射角灯灯口和C射角灯灯口,右灯与左灯对称方向相反,它对现有的直射灯的辐射光区无任何影响。A’直射灯辐射光区与B’射角灯辐射光区和C’射角灯辐射光区各有5°~10°的角边光区重叠,从而形成一整体扇面光区。射角灯与直射灯同装在一个灯罩内,它是利用直射灯内侧空间角对外侧射角形成射角灯光区,它用来照明直射灯射角的余角即盲区路面,形成前外向角的照明。
由于在现有的车辆前左、右大灯不变的情况下,加装了一组射角灯,并且射角灯的照射光区与直射灯的照射光区有小部分重合,这样保持辐射光区为一个整体扇面光区,克服了现有前照射灯有盲区的缺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前视灯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右灯罩内壳内反光层;2为右直射灯近光灯丝;3为AR右直射灯灯泡;4为右直射灯远光灯丝;5为BR右射角灯灯泡;6为CR右射角灯灯泡;7为右前视灯外壳玻璃灯罩;8为右前视灯外壳固定架;9为CR右射角灯压簧外壳;10为CR右射角灯灯座;11为CR右射角灯灯口;12为CR右射角灯压簧;13为CR右射角灯正极电源线;14为CR右射角灯负极电源线;15为BR右射角灯灯座;16为BR右射角灯灯口;17为BR右射角灯压簧;18为BR右射角灯正极电源线;19为BR右射角灯负极电源线;20为BR右射角灯压簧外壳;21为AR右直射灯压簧外壳;22为AR右直射灯压簧;23为AR百直射灯灯座;24为AR右直射灯灯口;25为AR右直射灯正极电源线;26为AR右直射灯负极电源线;27为右前视灯外壳总成;28为车辆前保险杆;AL为左直射灯;BL为左射角灯;CL为左射角灯;AL’为左直射灯辐射光区;BL’为左射角灯辐射光区;CL’为左射角灯辐射光区;AR为右直射灯;BR为右射角灯;CR为右射角灯;AR’为右直射灯辐射光区;BR’为右射角灯辐射光区;CR’为右射角灯辐射光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铁军,未经李铁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85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