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复燃烧室多用锅炉无效
申请号: | 96208073.X | 申请日: | 199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26099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禄;崔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洪禄;崔洪清 |
主分类号: | F24H1/34 | 分类号: | F24H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逄京喜 |
地址: | 30045***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复燃 多用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尤其是一种具有三个燃烧室,可用于饮水、洗澡、采暖的立式复燃烧室多用锅炉。
以往,社会上曾使用双层炉排反烧锅炉。因操作复杂、对煤种有一定要求,以及烟尘超标等诸多问题,已被宣布为禁烧炉。目前社会上允许使用和销售的锅炉品种为数不多,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较先进的锅炉是干馏反射锅炉和立式双燃烧室多用锅炉。这两种锅炉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比较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进行拨火、推火、勾火或调整翻板等操作,对操作工来说难度较大,稍加疏乎就会造成热效率低、烟尘排放超标,不仅达不到环保要求,而且浪费燃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使用的锅炉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操作方便、耗煤少、热效率高、烟尘排放量符合标准、基本做到投煤不冒烟的立式复燃烧室多用锅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立式复燃烧室多用锅炉包括上筒体、下筒体。上、下筒体通过螺栓座、螺栓连接。下筒体与上筒体之间装有锥形炉拱。下筒体内壁敷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内侧为耐火材料。下筒体的下部装有炉箅。下筒体上开有投煤口。投煤口上设有炉门。炉箅、炉门、耐火材料层和锥形炉拱构成第一燃烧室。锥形炉拱的中部有一个烟道。锥形炉拱中绕烟道两侧制有两个对称的环形槽孔。环形槽孔下方制有多个喷风口。两环形槽口上分别设有与炉体外部相通的进风管。锥形炉拱的上部绕烟道装有第二燃烧室侧壁,沿该侧壁的周向设有斜向喷孔。第二燃烧室侧壁上面为底部具有弧形凸面的第二燃烧室盖。第二燃烧室侧壁、第二燃烧室盖构成第二燃烧室。锥形炉烘上面,第二燃烧室侧壁外侧为第三燃烧室侧壁。第二燃烧室侧壁与第三燃烧室侧壁之间为第三燃烧室。锅炉上筒体装有清灰口盖板。清灰口盖板上有一个观察孔盖。上筒体外侧还装有水位计、冷水出口、热水出口。上筒体顶部装有出汽口。上筒体内装有炉胆。炉胆中装有纵横交错排列的连通水管、炉胆顶部设有烟囱。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燃煤通过炉门投入至炉箅上,点燃后在第一燃烧室燃烧。由于第一燃烧室侧壁取消了水套而由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代替,因而热量高度集中,使煤的燃烧工况极大改善,炉膛温度比其他锅炉提高200℃-300℃。燃煤经第一燃烧室燃烧后烟尘明显降低。第一燃烧室未燃尽的烟尘与由进风管进入的二次风混合进入第二燃烧室。因二次风进入时已在环形槽孔被加热,经斜向喷口喷入,与第一燃烧室中未燃尽的烟尘充分混合,进入第二燃烧室,因而使进入第二燃烧室的烟尘更进一步充分燃烧。第二燃烧室未燃尽的烟气在烟道的强力抽吸下及第二燃烧室盖的弧形凸面的作用下由第二燃烧室环形侧壁上的斜向喷孔进入第三燃烧室,使剩余烟尘彻底烧尽并从烟囱排出。
本实用新型彻底解决了燃煤的充分燃烧问题。烟尘排放量控制在74毫克/标千米3以下,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等优点。压火时间可达24小时,起炉时间仅需十几分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立式复燃烧室多用锅炉包括下筒体8、上筒体12。上、下筒体通过螺栓座14和螺栓25连接。上、下筒体之间有一个锥形炉拱4。锥形炉拱4中部为烟道2 。锥形炉拱靠近烟道26处有两段环形槽孔5。环形槽孔5底部有若干与第一燃烧室相通的喷风口6,并有一个与炉体外相通的进风管7。下筒体8内侧为一层岩棉或蛭石构成的保温材料9。保温材料9内侧为一层耐火材料10。耐火材料层10、炉箅11和锥形炉拱4构成第一燃烧室。锥形炉拱4的烟道2周围是一个由第二燃烧室侧壁18和带有弧形凸起的第二燃烧室盖19构成的第二燃烧室。沿第二燃烧室侧壁周向制有多个向下的斜向喷孔17。第二燃烧室侧壁18的外侧有一个第三燃烧室侧壁。第二燃烧室侧壁18与第二燃烧室侧壁3之间构造第三燃烧室。锅炉的上筒体12内设有炉胆1。炉胆1上装有纵横交错的连通水管27。炉胆1顶部装有烟囱20。锅炉下筒体8上开有投煤口15,并装有炉门10。上筒体12上部装有热水出口23,下部装有冷水进口26,顶部装有出汽口21。上筒体12上还装有安装和清灰用的清灰口盖板13。清灰口盖板13上有一个观察孔盖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洪禄;崔洪清,未经吴洪禄;崔洪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80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