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预应力变形层的避弹衣甲片无效
| 申请号: | 96205327.9 | 申请日: | 1996-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36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鹏 |
| 主分类号: | F41H1/02 | 分类号: | F41H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变形 避弹衣甲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防外伤材料,尤指一种更具效率的金属(合金)防弹衣材料。
目前,一般的防弹材料是由金属(合金)材料或多层复合材料组成,其中金属(合金)材料或多层复合材料中的金属(合金)层,在受到弹头冲击时局部变形,形成凹坑,凹坑周边材料拉伸变形,同时吸收弹头冲击能量,当该变形凹坑到一定深度时,材料局部拉伸到极限,此时材料断裂,弹头即穿过此防弹材料。由于材料拉伸极限的限制,要提高防弹效果,在采用同样材料时,只有加大拉伸变形部位的受力截面,即增加材料厚度,此办法增加了防弹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同等重量、同样材料条件下,有较强防弹效果又便于加工的防外伤材料。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将单层金属(合金)材料改变为两层、三层或多层,其中包括一层以上的予应变形设计材料,各层之间可以用多种方式连接为一整体。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金属(合金)材料采用未变形的基础层和已予应力变形的变形层组成。变形层的变形单元设计要明显小于弹头直径,以保证弹头冲击时有多个变形单元承力。其中基础层和变形层均可采用一层或多层,在层面之间可以采用胶粘、焊接等任何方式的连接组成一个整体。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材料有一层以上的变形层,在受到弹头冲击时,该层材料首先接受弹头冲击,在吸收弹头能量的同时,予变形逐渐消失,恢复为基本平面形状,此时材料受到压缩、折叠,还未受到拉伸,当变形层与基础层贴紧时,如弹头能量未耗尽,此时变形层与基础层紧密结合,共同发生凹坑变形,吸收弹头能量,由于在发生凹坑变形之前,已消耗了一部分弹头冲击能量,其防弹效果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依据附图详细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变形层平面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变形层横剖面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变形层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础层示图。
图中:1为基础层,2为第二变形层,3为第二变形层的变形单元,4为第一变形层,5为第一变形层的变形单元,其中5为半球形设计,3为波浪式设计,其中多个5之间和多个3之间的距离都要明显小于弹头直径。
请参阅图1-图5。本材料在受到弹头冲击时,第一变形层4首先受到冲击,由于多个5的间距明显小于弹头直径,所以有多个5受到冲击,同时发生变形,半球形的予变形消失,基本恢复为平面形状,同时吸收一部分弹头冲击能量,此时弹头如继续前进,第二变形层2将受到冲击,由于波浪形的沟槽3间距明显小于弹头直径,所以多个沟槽受到冲击,同时发生变形,局部波浪形沟槽变形消失,基本恢复为平面形状,同时第一变形层反方向变形,此时第二变形层和第一变形层共同又吸收一部份弹头能量。当第一变形层和第二变形层已经紧贴基础层时,如弹头仍有剩余能量前进,此时第一变形层、第二变形层、基础层共同发生凹坑变形,吸收剩余冲击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鹏,未经李俊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53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