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塞式液压真空增压器无效
申请号: | 96202215.2 | 申请日: | 199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502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可银;王松兴;陈明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广银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兆林,陈肇南 |
地址: | 325401 浙江省平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液压 真空 增压 | ||
在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动系统中的真空增压器,特别是活塞式液压真空增压器。
以往的液压真空增压器制动系统用于轻型载货车3~5吨载重量。一般载重量9吨以下的汽车制动,包括制动总泵、真空增压器和前后车轮的制动分泵,当司机踩下制动踏板,作用于制动总泵,产生2-3Mpa压力的制动液,通过真空增压器把制动液压力提高到14-16Mpa再进入制动分泵,产生作用力于制动靴,使车轮刹住。国内专业厂只生产小型膜片式真空增压器,由于行程短,高压制动液流量不足,三吨以上载重量就显出制动效果不理想;国内开始参考国外活塞式液压真空增压器,但国外同类产品存在如下缺点:1.联通阀垂直放置,因本身重力作用,又经常受振动,致使阀体各部件易损或者失灵脱位;2.残留压力阀,其内零部件多,结构复杂,有弹簧垫片、大弹簧、铆钉、弹簧盖、小弹簧、阀体、止逆阀座、增压缸头等部件。活塞式液压真空增压器的基本结构有真空缸筒,在其上装有联通管,该管一端与联通阀中C腔相连通,另端与真空缸筒中C1腔相连通,缸筒内的推杆上套有塔形弹簧,推杆一端装有活塞,另一端伸进增压缸筒内且与球阀相连接,增压缸筒的末端上装有增压缸头,联通阀与增压缸筒都安装在端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原有的活塞式液压真空增压器,提供行程长、制动液量大,不受振动影响,残留压力阀结构简单,零部件大大减少,同时使增压缸筒从钢对钢偶件改为钢对铸铁偶件,改善了配合的摩擦性能,而且又降低了制造成本的新颖活塞式液压真空增压器。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来完成的:将联通阀整体水平安装在真空缸筒的端盖上;残留压力阀内弹簧垫片与止动阀体之间有塔形弹簧支撑,止逆橡皮阀紧贴在止动阀体上,整个残留压力阀只有这4个部件构成。
所说的残留压力阀中止动阀体上的通油孔分布在圆周面上,止逆橡皮阀上的通油孔设在中心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1.由于联通阀水平放置,所以耐振不易损坏;2.残留压力阀结构简单,零部件比国外同类产品减少一半,从而减少成本;3.由于增压缸筒采用优质铸铁制成,改善了配合件的摩擦性能,也降低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图。
图2是增压缸头内残留压力阀的剖视图。
参照图1,活塞式液压真空增压器,由真空缸筒(1),其上装有联通管(3),该管(3)一端与联通阀(8)中的C腔相连通,另一端与真空缸筒(1)中的C1腔相连通,缸筒(1)内的推杆(4)上套有塔形弹簧,推杆(4)上一端装有活塞(2),另一端伸进增压缸筒(13)内且与球阀(14)相连接,增压缸筒(13)的末端上装有增压缸头(19),联通阀(8)与增压缸筒(13)都安装在端盖(5)上。端盖(5)与真空缸筒(1)采用钩形拉紧螺钉(18)紧固连接。联通阀(8)上的阀杆与继动活塞(7)连接,联通阀(8)左端装有空气进口管(9)。把联通阀(8)整体水平安装在端盖(5)上,可经受行驶中的振动,且不易损坏。图中推杆(4)左端与增压缸活塞(15)连接,球阀(14)与增压缸活塞(15)连接。增压缸头(19)其上设有放气螺钉(10),出油口(11)其内设有残留压力阀(12)。来自总泵的制动液通过进油口(16)处进入继动活塞(7)室内。增压缸筒(13)内腔为A腔,联动阀(8)内腔为C腔,外腔为B腔;真空缸筒(1)内活塞(2)左面为B1腔,右面为C1腔,底部有真空管接口(17)。
参照图2,残留压力阀(12)内弹簧垫片(20)与止动阀体(23)之间有塔形弹簧(21)支撑,止逆橡皮阀(22)紧贴止在止动阀体(23)上,整个残留压力阀(12)只有这4个部件构成。
从图中看出,止动阀体(23)上通油孔分布在圆周面上而不在中心而止逆橡皮阀(22)上的通油孔设在中心位置上,这样只有当弹簧垫片(20)与止动阀体(23)之间的空腔油压大于橡皮阀(22)的弹力时才会使橡皮阀(22)中部突出。
为了改善增压缸筒(13)中筒壁与活塞(15)之间的钢对钢偶件,增压缸筒(13)改为用优质铸铁制成,成为钢对铸铁偶件,改善了配合摩擦性能,又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广银集团公司,未经温州广银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22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回转式焊接变位机
- 下一篇:离心摩托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