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线路防盗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96200287.9 | 申请日: | 1996-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6504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定 |
主分类号: | H04M1/66 | 分类号: | H04M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3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 线路 防盗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电话线路被盗用的保护装置。
随着我国电讯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线电话的日益普及,电话路线被盗用的现象也频繁发生。为了有效地制止电话线路被偷接,人们提出了一些方案,如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电话线路防盗器(专利号:94241894.8)公开的一种方案,由控制电路和振荡电路等组成,当发生电话线路被盗用时,因电话线路中的电压下降,控制电路触发振荡电路工作,干扰偷打者通话,从而达到阻止电话线路被盗用的目的。但该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电话用户自身需打时,必须将防盗线路断开才能通话,用户自身不用时再将防盗线路接通。这时线路处于监控状态,起到防止偷接的作用,这样每次使用都得开关线路,增加了使用者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有效防止电话线路被盗用,又不给用户带来任何不便的电话线路防盗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话线路防盗保护器,包括壳体部分和电路部分,壳体部分与目前市售电话接线盒大小形状相同或相似,以便直接取代原电话接线盒,电路部分的特征在于:电路部分由开关K1、二极管D3串联构成的极性保护电路(1)直接串接在电话输入负极线上,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在由电阻R2、R1、稳压管D1相串联的稳压电路(2)上,稳压管D1的另一端与电话输入线正端相连接,并与放大报警电路(3)相连,放大报警电路(3)由偏压电阻R3和三极管T1的发射极、集电极相并联,三极管T1的基极与电阻R4、发光二极管R4和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串联,三极管T2的基极与反馈电阻R7相串接,放大报警电路(3)中还设有旁路电容C2和检测开关K2,分别与电阻R3、R4相连接,反馈电阻R7的另一端与振荡集成电路(4)相连接,振荡集成电路(4)由二极管D2与电阻R6、R5、电容C3与集成块IC连接构成,集成块IC与稳压电路(2)中的R1、R2相连接,并接有旁路电容C1,振荡集成电路(4)与开关电路(5)中的电阻R9相连接,开关电路(5)由电阻R9、三极管T3、电阻R8串联构成,并通过三极管T3的基极与电话线路防盗保护器的输出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安装、使用方便,不需外加电源,不必增加启闭防盗装置等附加操作,也不影响用户自接分机,并设有报警显示装置,可及时发现电话被偷接的情况。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描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话原理图。
如图1所示,稳压电路(2)、放大报警电路(3)、振荡集成电路(4)、开关电路(5)是依次相联接的,稳压电路(2)和放大报警电路(3)两端分别与电话线的正、负极线相连通,稳压电路(2)引出的分压线与振荡集成电路(4)和开关电路(5)相联接,振荡集成电路另一端接电话负极线,开关电路(5)另一端接正极线,在电话输入的负极线上接有极性保护电路(1)。
如图2所示,稳压电路(2)由稳压管D1、电阻R1、R2、R3、电容C1、C2相接而成。
放大报警电路(3)由三极管T1、T2、电阻R4、R7及发光二极管D4相接而成。
振荡集成电路(4)由集成块IC及二极管D2、电阻R5、R6构成的外接电路相接而成。
开关电路(5)由三极管T3、电阻R8、R9相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定,未经陈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02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