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蓄电池用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用该材料的锂蓄电池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198348.5 申请日: 1996-11-14
公开(公告)号: CN1202142A 公开(公告)日: 1998-12-16
发明(设计)人: 森田浩一;藤原裕己;中川喜照;胜浦将光;松好弘明;西村直人;佃至弘;凑和明;见立武仁;山田和夫;米吉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夏普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1B31/02 分类号: C01B31/02;C01B31/04;H01M4/58;H01M4/02;H01M10/40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汪惠民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蓄电池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以及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用重质油等成分覆盖表面的碳粉及其制造方法。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以各向同性的石墨原料作锂蓄电池负极材料等有用的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这样的碳材料的锂蓄电池。

近年,电子仪器、信息仪器等携带式仪器(以下称携带仪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在迅速发展,驱动这些仪器的蓄电池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部件。由于锂蓄电池重量轻,且有高能量密度,作为携带式仪器的驱动电源被认为是有希望的,因此积极地进行开发研究。但是,把锂金属作负极时,由于反复进行充放电循环,在金属锂上生成和成长枝状晶体,引起内部短路,因此,难于蓄电池化。另外,有人提议,代替锂金属而使用锂铝合金那样的锂合金。但这时由于进行充放电循环或深度充放电,发生铝合金偏析,因此不能得到长期的充分的性能。

因此,又有人提议把碳材料作为支柱,利用锂离子的插入脱离反应的负极的电池,进行开发研究,且达到实用化。用碳材料作负极的锂蓄电池具有优秀的循环特性及安全性等。

但是,碳材料从石墨到不定形碳具有范围很宽的结构及形态,同时这些材料的物理参数或碳的六角晶面形成的微观结构很大地支配电极的性能,因此,建议规定物理参数或微观结构的各种碳材料。

目前所使用的锂蓄电池用的负极材料中,粗略地分为在1000℃左右焙烧成的碳类材料和在2800℃左右焙烧的石墨类材料。前者用作锂蓄电池的负极时,与电解液的反应少、具有所谓难以引起电解液分解的优点。但是存在伴随着锂离子放出而电位变化大的缺点。与此相反,用后者作为锂蓄电池的负极时,具有所谓随锂离子放出而电位变化小的优点。但是存在与电解液反应,产生电解液的分解,进而破坏碳材料的缺点。〔J.Electrochem.Soc.117,222(1970)〕。其结果,用后者,产生降低充放电效率、降低循环特性、降低电池的安全性等问题。曾报导,在用特殊的电解液时,也可使用石墨类的材料〔J.Electrochem.Soc.137,2009(1990)〕,由于限定电解液,所以在制作电池时,存在所谓的因电解液的种类相当地限制了电池的温度特性、循环特性等的改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开平4-368778号公报、特开平4-370662号公报、特开平5-94838号公报、特开平5-121066号公报等均提议用低结晶度碳覆盖石墨微粒表面的碳材料。这些表面属性的碳材料,由于能抑制电解液的分解,对增加电池容量,改善循环特性等都是有效的。

但是,若按特开平4-368778号公报所报导的技术,为了用气相法在碳晶粒表面上形成碳覆盖层,得到了不引起各碳晶粒的熔接、凝集等性能优异的材料,但在成本、产量等方面,在实用上存在很大问题。

在特开平4-370662号公报、特开平5-94838号公报、特开平5-121066号公报中,报导了利用从成本方面和生产上有希望的液相碳化法。但是,只是液相有机化合物与石墨微粒混合焙烧,在碳化时,由于石墨微粒间熔接、凝集,在制作电极时,必需粉碎材料,由于粉碎,石墨的活性面重新暴露,粉碎时将混入杂质,而且产生工序复杂等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对于电解液的选择性没有限制、且使用锂离子的放出而电位变化小的碳材料的制作负极,得到循环性、安全性等诸特性优良的锂蓄电池。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或减轻上述公知技术的问题,进行了锐意的研究,结果发现,使成为芯材的微粒碳材料(以下称为“芯材碳材料”或者“作芯材的碳材料”,或者简称“芯材”)浸渍在形成覆盖用碳材料用原料(例如,焦油、沥青等煤系重质油或石油系列重质油,以下简称为“重质油等”)中后,从重质油等分离芯材时,采用一定的手段,能制备出用沥青均匀地覆盖芯材表面的碳材料,而且,能确定这样所得到的双层结构的碳材料微粒形成球形乃至椭圆体或者与之相近似的形状,碳结晶的边缘部分成球形的形状。进一步,用BET法测定的结果表明,与处理前的芯材碳材料相比,微粒的比表面积的值变小,与由BET法的比表面积相关的细孔以某些形式被堵塞。

按本发明,在成为芯材的碳材料的边缘及基底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上,粘着来自重质油等的碳材料,或者边缘及基底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该碳材料所覆盖,能提供具有大致球形或椭圆体形为特征的微粒状覆盖碳材料。在该碳材料中,由BET法测定的相关比表面积的细孔,由于来自重质油等的碳粘着或者覆盖被堵塞,比表面积为5m2/g以下(理想的为1-5m2/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阪瓦斯株式会社;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大阪瓦斯株式会社;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8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