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96191871.3 | 申请日: | 1996-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73915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8 |
| 发明(设计)人: | 三村建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村建治 |
| 主分类号: | F16D35/00 | 分类号: | F16D3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用于汽车驱动系统的动力传递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差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汽车驱动力传递系统的差动装置,允许曲线行驶时左右驱动轮的转速差或四轮驱动车中前后轮的转速差,但当一侧的驱动轮行驶在雪或砂等摩擦系数极小的路面上时,其车轮就空转,整体失去驱动力,容易陷入不能脱离该场合的状态。另外,在以高速曲线行驶时,因离心力作用,在内侧车轮的负荷极端减小时也存在着其车轮空转而容易失去驱动力的缺点。
因此,在互相产生差动的一对驱动轴之间,若设置随着旋转速度差而能传递慢慢增大的各驱动轴动力的动力传递装置,则当各驱动轴的旋转速度差较小时,达到各驱动轴的差动,当一侧的驱动轴侧的车轮进行空转而各驱动轴的旋转速度差变大时,可将空转侧的驱动轴动力传递到另一侧的驱动轴而限制各驱动轴的差动。
另外,若通过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连接汽车的前轮与后轮的驱动轴,则当主动侧驱动轮进行空转时可将动力传递到从动侧驱动轮。但是,在汽车中,由于前轮侧的制动力设定得大于后轮侧,故当制动时前轮闭锁而前轮与后轮的旋转速度差变大时,后轮侧的旋转力传递到前轮侧而使前轮与后轮互相约束,例如,不利于与分别单独地控制各车轮制动力的防锁制动系统的组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若能使动力传递力在一侧的旋转方向上增大而在另一侧的旋转方向上减小,则就可能与防锁制动系统组合。
鉴于上述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着旋转速度差而能传递慢慢增大的动力的动力传递装置。另一目的在于,除前述目的外,还提供一种能使动力传递力在一侧的旋转方向上增大而在另一侧的旋转方向上减小的动力传递装置。
发明的公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使规定的面互相相对而同轴状配置的一对旋转体和在各旋转体相对面之间配置的多个转动体,在各旋转体中一侧的相对面设置向规定方向移动自如地配合各转动体的槽,并在各旋转体中另一侧的相对面设置当各旋转体互相产生转速差时使各转动体沿一侧的旋转体槽往复移动的槽,在各旋转体槽内充填将阻力作用于各转动体移动的粘性流体的动力传递装置。由此,当在各旋转体之间产生转速差时,各转动体一面沿一侧的旋转体槽转动一面沿另一侧的旋转体槽往复移动。此时,随着各旋转体的旋转速度差增大,各转动体抵抗粘性流体而进行转动时的阻力就增大,且在各旋转体之间传递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粘性流体的阻力随着各转动体的移动速度而增大,故传递的动力就随着旋转速度差慢慢增大。
另外,在所述结构中,由于具有通过转动体的移动而使所述槽内粘性流体流通的流通通道和只在向一侧的旋转方向产生各旋转体转速差时限制所述流通通道中粘性流体流通的流通限制装置,所以,由粘性流体的阻力产生的动力传递力在一侧的旋转方向上增大而在另一侧的旋转方向上减小。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B-B线方向看的图,图4是沿图1中C-C线方向看的图,图5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及图7是其动作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差动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9是沿图8中A-A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10及图11是差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差动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13是沿图12中A-A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14及图15是差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17是沿图16中A-A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18是沿图16中B-B线方向看的图,图19是沿图16中C-C线方向看的图,图20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1及图22是其动作说明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差动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24是其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图25是沿图23中A-A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26是沿图23中B-B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27是沿图23中C-C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28及图29是差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0至图36是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图,图30是动力传递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31是沿图30中A-A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32是沿图30中B-B线方向看的图,图33是沿图30中C-C线方向看的图,图34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5及图36是其动作说明图,图37是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差动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38是沿图37中A-A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39是沿图37中B-B方向看的剖视图,图40是沿图37中C-C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41及图42是差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村建治,未经三村建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1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片材的水基涂料
- 下一篇:用于设置通信设备有源和无源节点组件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