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放电灯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6190001.6 | 申请日: | 1996-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93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刚;新见德一;近藤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J61/36 | 分类号: | H01J61/36;H01J9/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修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灯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高压放电灯,含有:一个内部充有电离发光物质和起辉气体的陶瓷放电管;一个带有通孔并且至少有一部分固定在上述陶瓷放电管内侧的堵塞件;一个带有电极并且插入上述堵塞件的通孔内的导体;和一种用来连结堵塞件和导体除通孔外的部分的密封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层是一种金属化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堵塞件带有一个固定在陶瓷放电管的端部内的内部分和一个与该内部分做成整体的外部分,该外部分与上述导体紧密地接触,并用密封材料层将该外部分与上述导体连结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堵塞件带有一个固定在陶瓷放电管的端部的内部分和一个与该内部分做成整体的外部分,上述内部分与导体之间基本上没有压应力,用上述的密封材料层使外部分和导体相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内部分用与陶瓷放电管同类的材料制成,上述的外部分用一种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介于陶瓷放电管的材料与导体的材料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密封材料是夹在上述堵塞件与一个同陶瓷放电管外侧的堵塞件对置的热膨胀调节件之间,并与该热膨胀调节件连结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一个用高熔点金属制成的环形件插入在上述堵塞件与上述热膨胀调节件之间,在该环形件与堵塞件之间以及该环形件与上述热膨胀调节件之间分别设有密封材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6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体的外圆周表面上带有一个环形凸肩,该环形凸肩插在堵塞件与热膨胀调节件之间,在环形凸肩与堵塞件之间以及环形凸肩与热膨胀调节件之间分别设有密封材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含有:一个固定在陶瓷放电管端部的内腔一侧的第一堵塞件;一个固定在陶瓷放电管端部的末端表面一侧的第二堵塞件;在上述导体的外圆周表面上带有一个环形凸肩,该环形凸肩插在上述第一堵塞件与上述第二堵塞件之间,在上述第一堵塞件与上述环形凸肩之间以及上述第二堵塞件与上述环形凸肩之间分别设有密封材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电极固定在位于陶瓷放电管内腔处的导体的内侧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电极固定在位于陶瓷放电管的内腔处的导体的内侧表面上,该电极弯折并且使端部形成沿着陶瓷放电管的中心轴线的一个直线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堵塞件至少在其塞入陶瓷放电管端部内的那部分是用与陶瓷放电管同类的材料制成的,在堵塞件的外侧上设置一个紧压堵塞件,上述导体插入上述堵塞件和上述紧压堵塞件各自的通孔内,在堵塞件与紧压堵塞件之间以及紧压堵塞件与导体之间分别用密封材料层密封,从紧压堵塞件沿圆周方向对位于紧压堵塞件与导体之间的密封材料层施加一个接触压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压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堵塞件至少在其塞入陶瓷放电管端部内的那部分用与陶瓷放电管同类的材料制成,在陶瓷放电管外侧的堵塞件上对置地设有一个热膨胀调节件,在上述热膨胀调节件与上述堵塞件之间以及上述热膨胀调节件与上述导体之间分别设有由熔融玻璃材料形成的密封材料层。
14.一种制造高压放电灯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制备一个堵塞件的待烧体,在该堵塞件待烧体的通孔内插入导体但不填入密封材料层的组分,制备一个陶瓷放电管的待烧体,将上述堵塞件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上述陶瓷放电管待烧体的端部的内侧,设置一层含有密封材料成分的密封材料组分层,使其与导体和堵塞件除通孔外的部分相接触,将上述堵塞件待烧件、陶瓷放电管待烧体和密封材料组分层烧结。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制造高压放电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导体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一个环形凸肩,从陶瓷放电管的中心轴线方向看去,上述环形凸肩与堵塞件待烧体相对置,在上述环形凸肩与堵塞件待烧体之间设置上述的密封材料组分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00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氨水溶液中萃取铜的改进β-二酮
- 下一篇:电信系统的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