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歧化松香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6122925.X | 申请日: | 1996-10-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05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运明 |
| 主分类号: | C09F1/04 | 分类号: | C09F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0004 ***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松香 方法 | ||
歧化松香是松香深加工产品中产量较大的一个品种,其钾或钠皂作为乳化剂,大量用于合成橡胶及ABS合成树脂聚合之用。松香的歧化反应需要催化剂,已有钯/炭、碘、硫、金属氧化物(TiO2,ZrO2)及稀土元素(Th,Ce)的亚硒酸盐等可以作为此催化剂的报道。但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工厂绝大部分均采用钯/炭催化剂,而且普遍采用将松香熔融后在250~290℃高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约为3~4h,反应后的催化剂已没有活性,必须送去煅烧,然后加以回收。废催化剂的回收再生过程,包括煅烧、还原、溶解,提纯等各个步骤均有一定的损耗。而1克金属钯的价值相当于半克黄金的价值。因此,减少催化剂的损耗就是降低歧化松香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在上述高温下进行歧化反应,还有其它副反应一并产生,如脱羧及热分解(降解)反应。故反应后的产物,酸价约下降10%,不皂化物含量比反应前约增加2倍,或更高一些,色泽也变深,反应过程中还排出某种热分解产物,俗称“松香油”,其量约占原料松香重量的0.5%,故歧化松香产率只有90~96%(wt)。
现有的歧化松香制备流程可以框图表示,见说明书附图1。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产率,降低钯的损耗,改善产品质量。将松香溶于溶剂中并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在同样的反应时间3~4h下,歧化松香的得率较高,反应后过滤,所得催化剂仍有较佳的活性。可以直接重复使用3~4次,然后再煅烧回收再生,这样钯的损耗就大大减少。产品色泽较浅,且不皂化物含量较低。所用溶剂可以是直链或环状烷烃,其沸点不宜过低,以免回收时损耗大,也不宜过高,以免蒸馏回收困难,即以C9-12的烷烃为宜。溶剂的重量为松香重量的40~150%,而以80~100%(wt)为宜,溶剂较多时,需要的反应温度就较低,且过滤较为容易,但影响反应釜单位容积的生产能力。溶剂较少时,情况就相反。因所用溶剂不参与歧化反应,故能全部重复使用。
反应温度在140~240℃之间,而以190~210℃为最佳。温度较低时,产品色泽较佳,产率较高,但所需反应时间较长,而温度产高时,产品色泽变深,产率下降,但产品中脱氢枞酸含量较高,所需反应时间较短,钯的用量为钯∶松香=0.008~0.02∶100(wt),钯用量较多时,反应温度可降低,反应时间可缩短,产品含脱氢枞酸百分比高,但增加成本,故以0.01~0.015∶100为佳。松香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占松香90%wt的树脂酸(分子式:C19H29COOH),由于结构的不同,又分为枞酸型树脂酸与右旋海松酸型树脂酸两大类同分异构体。枞酸型树脂酸在一定温度下,经钯炭催化剂作用生成脱氢枞酸,二氢枞酸与四氢枞酸。而右旋海松酸型树脂酸在钯炭催化剂存在下,除一部分生成二氢海松酸外,还有一部分在270℃时,脱氢、脱羧与脱甲基同时进行,生成1,7-二甲基-7乙基-5,6,7,8四氢菲(C18H22),分子量由原来的302.458,降为238 74。因为脱去了羧基也就成了不皂化物。我们采用色质联用仪对松香熔融后在270℃温度下制备的歧化松香进行化验分析,得到其组成为脱氢枞酸45~55%wt,二氢枞酸15~25%wt,四氢枞酸0.7~1.5wt,二氢海松酸6~9%wt,还有脱羧产物枞烯(C19H30)4~6%wt,另发现有许多其它分子量更小的降解反应产物,占产品的8~10%wt。而在较低温度下(特别是温度≤210℃时),松香溶于溶剂中进行歧化反应,其降解反应较为温和,主要降解产物只有一种,那就是脱乙烯基树脂酸C17H27COOH(分子量276.42),其量占产品的6~8%(wt),其它分子量较小的产物含量极少。而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脱氢枞酸,二氢枞酸,四氢枞酸,均与传统产品相差不多,脱羧产物枞烯也有4~6%wt。从右旋海松酸型树脂酸生成的脱乙烯基树脂酸含有羧基,是可以皂化的,而其他降解产物又极少,所以不皂化物含量在3~5%wt,与歧化反应前没有明显的变化。反应过程中没有“松香油”排出。因而产率较高可达97~98.5%。产品色泽较浅。因而可以使用二级松香制得一级歧化松香(实施例2)。
新方法的工艺流程以框图表述见说明书附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运明,未经张运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229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观式验光仪的校验装置
- 下一篇:捆扎机用的两阶段夹紧的装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