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制件内腔化学镀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21230.6 | 申请日: | 199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89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8-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庆业;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庆业;姜杰 |
主分类号: | C23C18/32 | 分类号: | C23C18/32 |
代理公司: | 南开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祚铭,赵尊生 |
地址: | 30007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制件 化学 装置 | ||
1、一种金属制件内腔化学镀镍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前处理循环装置和镀镍循环装置两部分组成,前处理循环装置是由带有过滤器的除油清洗槽(C)、清洗槽(Q1、Q2、Q3)、液泵(P1、P2、P3)、阀门(F1~9)、上下行管道(L1、L2)、镀件接口(A,B)与镀件(D)构成;镀镍循环装置是由镀液槽(O)、加热器(G)、液泵(P)、流量控制阀(F)、保温箱(H)、输液管道(M,N)、排气管(J)、镀件接口(a,b,c,d)与镀件(D)构成。
所述前处理装置各部分的连接方式为:带有过滤器的除油清洗槽(C),碱洗槽(Q1),酸洗槽(Q2)和水洗槽(Q3)通过阀门(F1,F2,F3,F4,F5,F6,F7,F8,F9)和管道(L1,L2)与镀件(D)相连,每个槽中的清洗液由液泵(P1,P2,P3)送至镀件(D)内,液泵下端输液管伸至洗液槽(C,Q1,Q2,Q3)底部,上行输液管(L1)通过接口(A)与镀件相接(多个镀件可串联或并联),镀件接口(B)与下行输液管(L2)相连至洗液槽上部。
镀镍循环装置由镀液槽(O)、液泵(P)、流量控制阀(F)、上行管道(M)、下行管(N)和排气管(J)、镀件接口(a,b,c,d)、保温箱(H)、加热器(G)构成,并与镀件(D)构成。
所述镀镍循环装置的组成及连接方式为:加热器(G)与镀液槽(O)直接相连,输液管(M)中串连液泵(P)和阀门(F),液泵(P)下端输液管伸至镀液槽(O)底部,上行输液管通过镀件接口(a)与镀件相接(多个镀件可串连或并联),镀件接口(b,c,d)与下行输液管(N)相连至镀液槽内上部。在镀件接口与上下行输液管上方以三通管方式垂直向上伸出排气管其出口高于下行管的出口。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制件内腔化学镀镍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中的镀件接口(A,B,a,b,c,d)采用变口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庆业;姜杰,未经周庆业;姜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212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