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向入料金属棒材矫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118630.5 | 申请日: | 1996-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98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刚;葛守浩;张秉耀;胡晨光;王晓璋;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1D3/04 | 分类号: | B21D3/04 |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机械工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 |
| 地址: | 7100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 金属棒 矫直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一种金属棒材矫直装置,特别是关于金属棒材采用横向入料方式的矫直装置。
目前,国内外生产使用的常规金属棒材矫直装置,主要由拨料机构、送料机构、入口导位、矫直机组成,都采用纵向入料方式(见图6),即金属棒材由送料机构沿矫直中心线方向输送到第一对矫直辊孔型中,其矫直辊孔型(辊缝)都在工作前预先调定了,工作时不再调整,是通过丝杆、丝母调整的-丝母与滑块相连,矫直辊的辊座由螺钉固定在滑块上,当驱动(电机驱动或手轮驱动)丝杆旋转时,丝母带动滑块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矫直辊上下移动,实现对矫直辊孔型(辊缝)的调整。这些常规矫直方法及装置存在着某些缺点,因为,为了使棒材进入预先调定的矫直辊1、2的孔型(辊缝)中,必须在矫直机前方设置送料机构31和入口导卫30;待矫直的棒材22必须由送料机构31沿矫直中心线输送到矫直辊1、2孔型(辊缝)中,也就是说矫直机与送料机构是分开的,矫直机只起矫直作用,送料是由另一套机构完成的,因此存在着这样的缺点: (1)棒材不易准确,可靠地进入到矫直辊1、2孔型(辊缝)中。因为,送料机构与矫直机之间有一段较长距离,(一般大于1.5M)而且矫直前的棒材是弯弯曲曲的,当送料机构31输送棒材前进时,棒材头部往往偏离矫直中心线而跑偏或受阻,无法准确地进入到已调定的矫直辊1、2孔型(辊缝)中,棒材弯曲得越严重,将其送入到第一对矫直辊孔型中就越困难,往往要由人工干预,进行多次送料,直到棒材进入到矫直辊1、2孔型(辊缝)中为止,这不仅破坏了生产节奏,降低了生产率,又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使在矫直弯曲度较大的棒材时,生产过程由程序控制自动化进行的愿望难以实现。
(2)破坏棒材表面,产生较大噪音。为了使棒材进入已调定的矫直辊1.2孔型(辊缝)中,送料机构31与矫直机之间又设有入口导卫30,由于矫直前的棒材具有一定程度的弯曲,入口导卫30的开口度要留有一定余量,以便棒材顺利通过,但是,一旦棒材进入到矫直辊1、2孔型(辊缝)中,就开始旋转,甩打入口导卫,棒材弯曲的越严重,矫直速度越快,甩打得就越厉害,棒材表面被碰伤,影响棒材表面质量,且产生较大的噪音,造成环境污染。
(3)易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棒材一旦进入到矫直辊1、2、的孔型(辊缝)中,就开始旋转,不可避免地甩打入口导卫,造成入口导卫的磨损和损坏,发生设备事故。当棒材前进时,如果头部偏离了矫直中心线,不能被矫直辊1、2咬入时,要由工人进行处理,直到棒材被矫直辊1、2咬入为止。然而,棒材一旦被矫直辊1、2咬入,就开始旋转,工人有时躲避不及而被打,造成人身事故。
(4)由于矫直辊孔型是在工作前预先调定的,当棒材被矫直辊1、2咬入时,棒材头部往往被压出不规则棱角,而这样的端部有时要被切除,造成切头损失,降低了成材率。目前世界圆材矫直技术致力于提高矫直精度、圆度、表面质量和装机水平,如专利文献CN1085139所述的管材矫直机,有十一个矫直辊,前六个辊成对置式布置,后五个辊成交错式布置,矫直辊的上下移动,是通过电机驱动丝杆旋转,带动丝母和辊架上下移动实现的,是在矫直管材之前预先调定的,仍采用纵向入料方式,其矫直辊采用成对与交错相混合的布置形式,是为了提高管材的矫直精度和圆度。又如专利文献EP431775所述的连续矫直方法,其矫直机有十个矫直辊,成对置式布置,矫直辊孔型(辊缝)也是在矫直辊材之前通过丝杆、丝母调定的,并采用纵向入料方法,只是在第一对矫直辊的下辊中设有液压装置,以避免管材端部被矫直辊压坏,减少切头损失。又如专利文献US3911708所述的管材矫直机,采用多辊组的矫直方法,只适用于矫直长的管材,且其上辊中设置有液压缸和齿轮及丝杆等传动零件,结构复杂。
上述的几种矫直机,没有完全克服常规矫直机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向入料金属棒材矫直装置,它不用设置送料机构和入口导卫、采用结构简单的横向入料方式,它结构简单,安全性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横向入料金属棒材矫直装置,其特征是:矫直装置由齐头机构,拨料机构、矫直机、液压缸组成,矫直机中辊1的辊座直接连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活塞杆行程为100~400m第一对矫直辊与第二对矫直辊间的距离是550mm,其余各对相邻的矫直辊间的距离是480mm。
所述矫直机的辊1、辊5、辊6为被动辊,其余各辊为主动辊;电机驱动丝杆旋转,分别带动辊3、辊4、辊5、辊7、辊8、辊9上下移动,辊2、辊6、辊10上下不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未经机械工业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86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造机
- 下一篇:炮击式测桩机击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