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锰合金耐磨钢无效
| 申请号: | 96118609.7 | 申请日: | 1996-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86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20 |
| 发明(设计)人: | 程必国;苏云彪;张云朝;王大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力机械厂 |
| 主分类号: | C22C38/38 | 分类号: | C22C38/3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寅生,钟淑云 |
| 地址: | 71003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合金 耐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铸钢的组成及其热处理工艺,尤其是指超高锰合金耐磨钢。
在背景技术中,用于受冲击载荷较大的耐磨件,如火力发电厂磨煤用风扇磨的冲击板、护勾、护甲和破碎机的板锤、锤头、齿板等,其它水泥、矿山等行业的破碎、粉磨设备上类似工况的耐磨件,至今仍使用高锰钢ZGMn13,这种高锰钢是英国人哈特菲尔德(Hadfield)于1882年发明的,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锰Mn:10~14%,碳C:0.9~1.4%,硅Si:0.30~0.80%,磷P:<0.09%,硫S:<0.05%,余为铁Fe。这种钢经水韧处理后(处理温度Acm以上,约1050~1100℃),其组织为单的奥氏体A,具有良好的韧性,其冲击韧性αk≥147J/cm2,原始硬度并不高,布氏硬度HB≤229(可参阅GB5680-85),但因其层错能较低,在冲击载荷较大的情况下易发生加工硬化,表面硬度可达HB450以上,具有优良的冲击耐磨性,至今象风扇磨冲击板等受冲击较大的耐磨件多用这种ZGMn13钢,但是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种钢用于风扇式磨煤机的冲击板,因煤粒的冲击力较小而不能使其表面发生满意的加工硬化,使用后表面硬度<HB350,不能发挥耐磨性潜力,因而使用寿命较短,如陕西省略阳发电厂风扇式磨煤机的冲击板,使用寿命仅500小时左右,造成设备检修频繁,金属材料大量浪费,既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行和发电,又使发电成本增加。国外对冲击板的材料选用依次为:高锰钢ZGMn13、低锰钢、高碳铸钢和低碳钢板。在国内,原水利电力部曾于1983年~1985年在山西省侯马电厂和安徽省325电厂进行ZGMn13、ZGMn6Cr2、ZGMn13VTiMo、30SiMnCrMoV(精铸)、高铬铸铁-低碳钢复合、高铬铸铁镶铸等六种材料冲击板的对比试验,结果是高铬铸铁复合及镶铸冲击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用寿命是ZGMn13冲击板的1.5~3倍,但是因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太高,质量难以控制,复合层结合的强度和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工作使用过程中,偶有断板飞车事故发生,而未能推广应用。申请人在1972年至1984年间,与陕西省略阳发电厂等单位合作,在风扇磨冲击板上试验过ZGMn13、ZG41Mn2SiRe、ZG50Mn2、ZG35Cr2 MnMoTiB、ZG50CrSiMoV、ZGMn6Mo1、ZG2Mn10Ti、高铬铸铁复合材料等十几种材料,均未取得明显效果,使用寿命始终在500~600小时,最后电厂从经济上考虑选用ZG50Mn工作冲击板材料,近年来由于加强了管理和设备改进,冲击板的使用寿命可达600~700小时,但仍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和材料消耗的降低,此处ZG50Mn2韧性差(αk≈20J/cm2),经常发生断板飞车事故,既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威胁,又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飞车一次直接损失约5万元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研制出超高锰合金耐磨钢,通过最佳组成配比和热处理,使其金相组织为在奥氏体A的基体上,弥散地分布着大量碳(氮)化物,保持较高韧性并提高强度,提高加工硬化能力,从而提高耐磨性,延长工件使用寿命,并获得突出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内容如下:
申请人对万能耐磨材质ZGMn13的应用作了全面的分析,其硬化机理主要是形成位错的大量堆积缠结和形成弯晶等,但未见有形变马氏体的形成,以往科技人员有这样的偏见,为了得到形变马氏体组织,在ZGMn13的基础上,减低锰Mn含量至7~9%,以降低奥氏体A稳定性,提高马氏体M转变温度Ms点(以期望在使用过程中、组织中形成应变马氏体而增加硬度),提高碳(氮)化合物在奥氏体A析出的能力,从而提高加工硬化能力和耐磨性, 但在实践中,仍是因冲击力小,加工硬化能力达不到产生应变马氏体组织,耐磨性还是不理想。申请人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常规,提高含锰量至16~22%,扩大奥氏体区,更稳定奥氏体,提高奥氏体的溶解度,溶解更多的其它合金元素,适当提高碳含量,以促使更多的碳(氮)化合物的形成,用稀土元素作变质处理以细化晶粒、去气和改善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提高冶金质量,并通过热处理获得奥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颗粒状碳(氮)化合物硬质点(HV1200~1800)的组织,组织中的硬质点可阻碍位错的滑移,形成更多的位错缠结,从而提高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同时组织中高硬度的质点可提高材料的耐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力机械厂,未经西安电力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86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速食木耳及其制法
- 下一篇:“Z”字形加固端面无夹板无缝隙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