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金硫化矿活化溶浸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18246.6 | 申请日: | 199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23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伟;李洪桂;赵天从;孙培梅;李运姣;苏鹏抟;刘茂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0 | 分类号: | C22B3/00;C22B11/00 |
代理公司: | 中南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展明 |
地址: | 41008***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 活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黄金提取方法,尤其是从含金硫化矿中湿化提金的方法。
对于难处理的含金硫化矿,金通常以固溶体或次显微金的形态嵌布于矿物体或被包裹着,造成金的直接浸出率很低,即使将矿石磨得很细也难于使金解离。对于这类矿,通常是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包裹金的矿物,即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将含金硫化矿氧化解离。由于含金硫化矿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在生产实践中尚需采用高温、高压和强氧化剂等苛刻手段。如酸性氧压煮法,需在170~225℃的高温、2.5~3.2MPa的总压力、0.35~0.7MPa氧分压的条件下分解1~3小时方能达到解离目的;若用浓度高达4mol/L的强氧化剂作催化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艺条件,却仍需在80~100℃的温度和0.4~0.8MPa氧压的条件下进行解离。而碱性氧压煮法,亦需100℃的温度和0.28~0.8MPa氧压的条件下进行作业。上述处理工艺,是在于从外部因素着手,通过强化分解的外部条件实现矿物的分解,因而其处理流程冗长、复杂,且需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拟从矿物内部因素着手,将机械活化与浸出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含金矿物的有效分离;同时设计了与工艺要求相适应的处理设备。
本发明是针对难处理含金硫化矿,包括含金黄铁矿(FeS2)和毒砂(FeAsS)。将粒度小于1毫米的含金矿物与酸性或碱性溶液一起,置于所设计的活化反应器中,将机械活化作用与酸或碱的化学反应相结合,在常温、常压和富氧的条件下,将含金硫化矿分解,且能得到高的浸出率。若在酸性溶液中,其主要反应过程为: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依据各自的条件,可从如下三个技术方案中任选一种方案组织实施。
其一为酸法处理工艺,将含金硫化矿和水按质量比矿∶水=1∶(1~10)、混合液中含<0.5mol/L的HNO3与0.35~0.8mol/L的H2SO4一起送入活化反应器,控制20~100℃温度,在氧分压为0.02~0.1MPa的条件下,启动活化反应器并通入氧气进行反应1~5小时,然后卸料过滤,滤渣送往氰化工段进行氰化提取金,渣中的金氰化浸出率一般可达94~96%,较未处理的生矿金直接氰化浸出率7.17~16.27%提高了12~13倍。
其二为碱法处理工艺,基本操作和技术条件与酸法处理工艺大体相同,即先将矿和水按质量比矿∶水=1∶(1~10),同时加入理论需要量的0.4~0.7倍的NaOH,通过加料口送入活化反应器,控制温度20~100℃、氧分压0.02~0.1MPa的条件下,启动活化反应器并通入氧气进行反应1~5小时,然后卸料过滤,滤渣送往氰化工段进行氰化提取金,渣中的金氰化浸出率一般可达87~95%,较未处理的生金矿直接氰化浸出率7.17~16.27%提高了6~1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工业大学,未经中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8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跨度预应力拱板高空现浇方法
- 下一篇:改性石硫合剂提取贵金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