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浸入式液体加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96116901.X | 申请日: | 1996-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06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04 |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建平 |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入 液体 加热器 | ||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透明石英玻璃管作为电加热管的保护套,并可浸入液体内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
现有的浸入式液体电加热器所用的加热管通常用金属管作保护套,在保护套内放置电热元件,再在保护套与电热元件间充装绝缘填充物,以免电热元件与金属护套间产生短路。这种形式的缺陷是填充物虽有绝缘作用,但也降低了传热效果。并且制作也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传热效果好、制作方便的浸入式液体加热器。
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容器的壳体及位于壳体下端的电热管,该电热管由保护套及位于保护套内的电热元件构成,电热管的两端安装在壳体上,并由密封材料密封,其中电热元件的引出棒伸出壳体,并与安装在壳体上的电源插座联接,保护套为透明石英玻璃管,管内抽真空,电热管位于容器内部下端;其中的容器可以是电水壶、电热水瓶、浴用电热水器及电热开水器;在保护套的两端内部放置可以固定电热元件两端的引出棒的隔热定位预埋塞,该预埋塞中部有可以将底部与上部连成一体的筋,隔热定位预埋塞的底部与上部有可以套在引出棒上的孔。在安装好隔热定位预埋塞与引出棒后,其内部空间填充粘合物。使引出棒、筋同石英玻璃管内壁粘合。并在保护套的端部设置封口橡胶及橡皮圈。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采用真空技术制作的石英玻璃电热管具有绝缘性好、不需要在整个管内用填充物填装,安全卫生,电热元件发出的热光辐射透过率强,因此,热效率高,其次,透明石英玻璃管制作方便,可根据各种不同要求制成各种形状。
图1为电热管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为A-A视图。
图3为图1为B-B视图。
图4为电水壶的结构图。
图5为电热开水器结构图。
图6为浴用电热水器结构图。
图7为图6中去掉下部的阀门等零件的侧视图。
图8为电热水瓶结构图。
如图所示:电热管由透明石英玻璃管(5)与位于管内的电热元件(6)构成,电热元件(6)的两端联接位于保护管出口端的引出棒(1),在保护管的出口端与引出棒间有可以固定引出棒的隔热定位预埋塞(4),在保护管的端部有起密封作用的橡皮圈(2)与封口橡胶(3),隔热定位预塞(4)的底面与上面有可以套在引出棒(1)上的孔,在底面与上面间有起联接作用的筋。
图4中,电水壶壳体(13)内的底部有电热管(12),上面有壶盖(9)与提手(8),侧面有壶嘴(14),电热管(12)安装在壳体上,其间的引出棒与安装在壳体上的插座联接,图中的(10)为电源线。
图5中,电热开水器的壳体由内壳(16)与外壁(20)构成,在内壳(16)的底面安装有排污管(19),在内壳(16)底部两侧安装电热管(12),在内壳内的中部安装感温U型管(32),上部安装向下的水位控制触针(33),在内壳(16)上部的两侧分别安装与内壳内的空腔连通的进水管(17)与溢流管(34),在外壁(20)上对应于进水管(17)的地方安装有可以控制进水情况的进水电磁阀(24),对于电热管(12)处的壳体上有便于检查电热管的盖板(23),对应于排污管(19)处有可以盖住排污管的螺母(26),在外壁(20)的正面分别安装有水温表面(21)、指示灯(30)、补水按钮(22)、电源开关(29)及与内壳(16)的空腔连通的水龙头(28)与水位尺(31),整个电热开水器置于底座(27)上,在外壁上端有上盖(15)。
图6、7中,浴用电热水器的壳体由内壁(35)与外壳(45)及其间的保温材料(36)构成,在内壁(35)内安装有上、下两组电热管(12),在壳体下部安装有可以控制容器内液体温度的温控器(37)及电源指示灯(44),在壳体下端联接有与内壁(35)内的空腔连通的冷热水管(38)、(42),冷热水管下端与带有冷热水阀(39)及热水阀(41)的阀体联接,阀体下侧联接自来水管及其总阀(40),在阀体上还利用软管联接有喷淋头(43),该软管在阀(39)、(41)的控制下可分别与冷热水管接通或同时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建平,未经丁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69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