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机玻璃钢窨井井体无效
| 申请号: | 96116882.X | 申请日: | 1996-04-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16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20 |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军;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志军 |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骏 |
| 地址: | 221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 玻璃钢 窨井 | ||
本发明涉及无机玻璃钢窨井井体,具体的说是由无机玻璃钢制造的窨井井盖、座。
目前道路上使用的窨井井体,大部分是由铸铁制成,由于铸铁制成的窨井井体具有耐用,承受压力大,一直是制造道路窨井井体的首选材料,同时由于铸铁具有再生利用价值,一直也是偷盗者的目标,丢失窨井盖的窨井其后果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行人和行车的安全,防止偷盗者偷盗窨井盖,人们开始利用不具有再生利用价值的材料制造窨井井体。以钢筋混凝土替代铸铁制造的窨井井体,其承受压力小且笨重,在承受压力大的场合,达不到替代铸铁的目的。中国专利CN1101961A公开了一种以玻璃钢替代铸铁的方法,其制出的产品部分性能与铸铁产品的部分性能基本相同,性能上基本达到了替代的目的,由于玻璃钢是采用有机化工材料即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原材料价格昂贵,使其较难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承受压力大且成本低的无机玻璃钢窨井井体、生产方法及其构成材料胶液的配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窨井井体是由上、下井盖和井痤组成,井座上有两层台阶形凹槽,为上井盖槽和下井盖槽,上井盖与井座由绞链连接并装入上井盖槽内,在上井盖上靠近绞链处上表面有一向下的凹槽,下井盖放入井座的下井盖槽内。
制造窨井井体的胶液配方(重量比):卤水60;氧化镁颜色可以是青色、黄色或白色60~110;氟硅酸钠0~5;氯化亚铁0~5,硅溶胶0~4;正硅酸乙酯0~5。
用本发明提供的配方生产窨井井体的方法为:
井盖的生产方法:放置模具→涂脱模剂→向模具内加入胶液→铺
配胶液_↑6~12层玻纤布时放置钢筋网或者竹片网→加入胶液→铺玻纤布→抹平→产品固化→脱模→养护→成品;
井座的生产方法:放置模具→涂脱模剂→向模具内加入胶液→填
配胶液_↑入玻纤→抹平→产品固化→脱模→养护→成品。
在上述方案中,制造产品的胶液配方中,没有使用价格昂贵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使该产品的制造成本低。由上述配方及方法制造出来的产品的各项性能测试结果:抗拉强度55MPa:抗压强度140MPa;抗弯强度:105MPa;吸水率0.3%,密度1.9g/cm3,证明该材料能够替代铸铁制造窨井井体,该窨井井体由无机材料制成,没有再生利用的价值,从根本上解决了窨井井盖的丢失问题。其优点是:价格便宜,重量轻,强度高,原料易购,可节省大量的铸铁和有机化工原料。
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的俯视半剖图。
图2本发明的侧视半剖图。
图(1)井座、(2)上井盖、(3)上井盖槽、(4)下井盖槽、(5)下井盖、(6)井口、(7)凹槽、(8)绞链轴。
窨井井体是由上井盖(2)、下井盖(5)和井座(1)组成,其生产方法有所不同。
上井盖(2)的生产方法:将模具放置好,在模具内涂脱模剂,同时配制胶液,其胶液的配比(重量比)为:卤水(30波美度)60;氧化镁,(青色,活性氧化镁含量>80%)100;氟硅酸钠3;氯化亚铁3;硅溶胶1;正硅酸乙脂2,向模具内加入一层胶液,铺一层中碱玻纤布,铺至第八层中碱玻纤布时放入钢筋网,然后再加入一层胶液,铺一层中碱玻纤布共铺16层,将表面抹平,产品固化后脱模,保持环境温度在10℃以上盖上塑料布养护一星期,即可成产品。
下井盖(5)的生产方法,向模具内加入胶液,铺中碱玻纤布,所铺中碱玻纤布为9层,不加钢筋网,其它工序与上井盖(2)生产方法同略。
井座(1)的生产方法,先放好上井盖槽(3)模具,加入胶液按与胶液相等重量均匀填入中碱玻纤,然后放下井盖槽(4)模具;加入胶液,填充中碱玻纤,其它工序与上井盖(2)生产方法同略。
该井座(1)有两层台阶形凹槽,上井盖槽(3)直径φ76cm,深度6cm;下井盖槽(4)直径φ68cm,深度4cm;井口(6)直径φ60cm,深度3cm。上井盖(2)与井座(1)由铰链(8)连接,并装入上井盖槽(3)内,上井盖(2)的直径φ74cm厚度6cm,在靠近铰链(8)处上表面有一向下的凹槽(7),凹槽(7)深2cm。下井盖(5)放入井座(1)的下井盖槽(4)内,下井盖(5)的直径φ66cm厚度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志军,未经许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68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