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金纳米微粒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6116320.8 | 申请日: | 1996-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93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15 |
| 发明(设计)人: | 许裕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明渡 |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纳米 微粒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细合金微粒的化学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超细合金纳米微粒材料的方法。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纳米微粒材料的制备方法随着纳米材料的许多特殊性能被发现而迅速发展起来。其中,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合金纳米微粒材料,无疑将成为较适合批量生产的化学方法之一。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金属盐溶液和强还原剂为原料,将金属盐溶液与强还原剂相混合并充分搅拌进行化学还原反应,再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收集生成物即得到合金微粒材料。例如:<1>.用硼氢化钾(KBH4)或硼氢化钠(NaBH4)和过渡金属盐的水溶液混合进行化学还原反应制备Fe(Co,Ni,Mn)-B超细微粒材料;<2>.用次亚磷酸钠(NaH2PO2)和金属盐溶液混合进行化学还原反应制备Ni-P超细微粒材料;<3>.用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和金属盐、次亚磷酸钠混合进行化学还原反应制备Fe(Co,Ni)-B-P超细微粒材料。所述强还原剂通常指硼氢化钾、硼氢化钠以及次亚磷酸钠等。上述方法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该方法制备合金纳米微粒存在以下不足:1.获得的合金超细微粒颗粒直径较大,一般在50nm(nanometer)以上,平均为100nm左右。2.合金超细微粒的均匀度不好。3.制备成本高、能耗大、效率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的制备合金颗粒直径更小、均匀度更好的纳米微粒材料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合金纳米微粒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金属盐溶液和强还原剂为原料,并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盐溶液与强还原剂混合并充分搅拌进行化学还原反应;
(2).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收集生成物即得到合金微粒材料;
至少在化学还原反应结束前,添加使反应液中含有稀土离子的添加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在化学还原反应结束前加入添加剂″其含意为:在化学还原反应前的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添加剂或在化学还原反应中加入添加剂。这里并不指化学还原反应前,在强还原剂中加入添加剂的情况,因为强还原剂与添加剂(如,稀土盐)混合后要进行化学反应,理论上无法进行后序的化学还原反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添加加入后反应液中含有稀土离子的添加剂可以为稀土盐类物质(溶液或固体),如氯化钕、硫酸钕、氯化镧或硫酸镧。在金属盐溶液含有酸类物质的条件下,如盐酸、硫酸,也可以为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稀土或稀土氧化物。在反应液含有酸类物质的条件下,如盐酸、硫酸,也可以在反应液中加入稀土或稀土氧化物。其实质是化学还原反应在稀土离子的参与下进行,但是稀土离子并未进入反应后生成的合金。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添加加入后反应液中含有稀土离子的添加剂为加入的稀土离子是金属盐溶液中金属离子的0.5~20%即可,最佳范围是4~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稀土离子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4f族15种元素(如钕、镧、铈、钐、钆等)以及钪、钇2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因为我们采用了稀土元素中的五个元素(钕、镧、铈、钐、钆)进行实验,并经过重复实验核实,其结果类似,由于稀土族元素化学性质极为相似,我们推断稀土族中的其它元素的离子也具有类似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盐指金属盐类,可以是一种金属盐,如硫酸亚铁,也可以是两种金属盐,如硫酸亚铁和氯化镍,还可以是两种以上金属盐。所述金属盐中的金属主要指3d族的过渡金属,但也可以是其它金属如4d族金属或碱土金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合金纳米微粒材料其含意指:经过化学还原反应所得到金属合金的纳米微粒,该纳米微粒可经过清洗、吹干和钝化处理后得到纳米颗粒(微粉),也可以在衬底上获得纳米薄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在化学还原反应前的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或在化学还原反应中加入少量含有稀土离子的添加剂,使化学还原反应在稀土离子的参与下,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使产物颗粒细化的作用,而稀土离子并未进入反应后生成的合金。另外产物的形貌、聚集状态、均匀度和效率也有很大变化。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63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拆卸手把的锁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杆连接力变向式动力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