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地下渗滤与中水回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6115446.2 | 申请日: | 1996-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92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 发明(设计)人: | 孙铁珩;常土俊;李培军;马学军;齐恩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1/02 | 分类号: | C02F1/02;B01D24/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 |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地下 渗滤 中水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是污水处理与中水回收再利用相结合的水处理与水回收方法。
国内外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通常采用集中处理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污水收集与输送费用,城市污水处理一般采用的活性污泥法,带来的缺点是基建费用与运行费用高,能源消耗大,出水中氮、磷等污染物去除率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使基建与运行费用较低,节约能源,中水水质优良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根据我国的经济条件与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采用预处理和地下渗滤系统等过程实现出水水质可满足各种回用要求,采用增加保温层和配制特殊土壤等独特技术措施,可保证系统在北方寒冷地区的连续运行与处理结果。同时,筛选了多种新型建筑替代材料,有效地降低了建设费用,使这一技术在我国的推广能够成为现实。予处理部分以物理过程为主,污水经过预处理进入地下渗滤系统后,在特殊土壤介质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去除,从而获得良好的再生水水质,其特征是生活污水经由下水道阴井、格栅井、多级沉淀池、压送泵槽构成的预处理部分,送至含有第一分配水槽、第二分配水槽、布水管、散水管和特殊土壤构成的渗滤部分,通过地下全封闭运行所得渗滤水引至具有集水池、离心泵房的集水部分,其离心泵房的出水可作为中水进行各种回用。这种污水回用技术加强了予处理的处理强度,其下水道阴井、格栅井主要去除较大的杂物,设置的沉淀池降低污水中的污染负荷,其目的是将污水在预处理部分中得到较好的处理,保证地下渗滤系统的出水质量和该系统的运行寿命。
本发明采用污水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方法,可节约大量污水输送设备与费用,且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本发明属于自然处理方法,具有基建与运行费用低,节约能源,中水水质优良,可用于多种回用用途的优点,同时系统建于地下,保护地表景观与周围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图中的渗滤沟为布水管,散水管和特殊土壤的总称。
图2为本发明的预处理部分水位图。
图3为本发明的地下渗滤部分布水断面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用配水槽平面示意图。
本发明所述的预处理部分由下水道阴井、格栅井、沉淀池、压送泵槽(即提水泵井)组成,其沉淀池可采用1~3个,本实例给出2个沉淀池(即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墙面加抹水泥照面和聚胺脂防水涂料。格栅井为长漏斗形有格栅、档板、沉沙坑进出水口组成;格栅间距为2~5cm格栅井中间设挡板,下面有沉坑,格栅井内污水停留时间为0.1~0.6小时,出水高度为-1.5~-1.6m,两沉淀池的规格是:第一沉淀池长×宽×高=5×2×2.2m,污水停留时间为5~8小时,进出水口高度-1.5~-1.7m;第二沉淀池,长×宽×高=3×2×2.2m,污水停留时间为3~5小时,进出水口高度-1.5~-1.7m。压送泵槽的泵坑池,长×宽×高=2×2×2.2m,污水停留时间为2~4小时,进水高度-1.5~-1.7m,坑内设污水潜水泵二台轮换使用,泵规格试水量而定。总之,预处理部分污水停留时间为12~18小时,沉淀池(一沉+二沉)构筑物的长宽比为4∶1,为了保证预处理各单元的处理效果,在沉淀池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按装丁字型φ200mmpvc管,保证沉淀池水面漂浮物和沉淀物不能各单元串通,其结构形式见图2。以上所述有关尺寸可根据水量的改变而不同。
渗滤部分的布水管采用PVC管,散水管采用PVC管与陶土管两种,根据污水水质污染负荷状况,水力负荷为100L/m·d~200L/m·d,为保证冬季安全运行,散水管埋深在0.5~1.6m,既保证了防冻又达到了处理效果。散水管周围由φ40~60mm砾石包围,砾石外罩网状膜,网孔<1.5mm,上方由特殊土壤组成,厚度为100~500mm,特殊土壤根据土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配方,以提供稳定的C·N源。为净化污水的微生物提供理想的环境。经过分析,特殊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大于高于对照土,本系统断面构造如图3。所述配水槽为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流阀的全封闭结构,槽内设有挡板、整流板和量水堰,其挡板下边距槽底间留有50~150mm缝隙,与槽底相接的整流板面开有若干φ20~30mm的孔洞,量水堰为与槽底相接的三角形量水堰(见图4);所用第一配水槽为60度角,第二配水槽为30度角。特殊土壤为普通土壤加入10~20%的炉灰和泥炭等填充物构成,用以调整土壤C/N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5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在地面下的运输系统的运输车上的卷筒纸卷定位的装置
- 下一篇:高密封性冷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