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钢连轧予张力式智能化微张力控制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96115102.1 | 申请日: | 1996-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42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赵宪明;佟玉鹏;白光润;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B37/48 | 分类号: | B21B37/48 |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述学 |
| 地址: | 110006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连轧予 张力 智能化 控制 技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高精度轧制控制技术。
目前型钢连轧机的张力控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机械支撑器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机架间的轧件上形成活套,以控制轧制速度,这对于型材,尤其是大、中型材,由于断面积较大,活套难于挑起轧件,故活套支撑器的测量精度较低,且反映速度慢,控制轧制速度不准确。另一种是电流储存法,该方法是利用张力对轧制力—轧制力矩—主电机电流的影响关系,将张力变化以电参量反馈给主电机调速系统,调整转速,使机架间秒流量达到新的平衡而使张力趋于稳定,对轧件咬入后产生的电流冲击,平复后将电流记录下储存入计算机,然后再与另一机架电流比较,以便调整,其核心是通过轧制力矩来调节张力。但实际上,机架间张力并不是影响轧制力矩的主要因素,轧制过程中轧件温度变化,尺寸波动对力矩的影响更显著。且不是实时检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型钢连轧过程中机架间张力的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型钢连轧机张力控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精确地控制连轧机架间张力,实现张力最小化和张力稳定,保证连轧过程的稳定,防止轧制过程中因张力变化而造成的轧件尺寸波动,从而达到控制产品尺寸精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主要采取如下步骤和条件:测量两机架间张力变化;对两机架间张力变化参量进行数字量转换;通过控制计算机将数字量张力值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将采集的两机架间张力值数据与设定的予张力值进行比较,将张力变化值反馈电气控制系统,调整各机架转速;其特征是:
(1)、测量两机架间张力变化步骤中,在机架间的特定位置设置带予张力的张力传感器,通过该传感器的予张力变化来测量机架间张力的变化;
(2)、在机架的底部设置可调式轧机牌坊固定装置。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采用闭环计算机智能化控制技术,通过直接的参数来反映机架间张力值的波动,确保机架间张力之最小且恒定,防止出现轧件堆钢、拉钢及变形,从而可以确保轧件断面尺寸和整体质量。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图1是张力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测试系统原理图。
图3是张力传感器在机架间联结位置示意图。
图4是可调式轧机牌坊固定装置示意图。
实施例:
见图1-4,本发明在现有三机架万能可逆式型钢连轧机上对H型钢进行轧制实验。张力控制系统联接结构见图1。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见图2。张力传感器2在机架4和5间的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与张力传感器2相联的张力线1为直径10mm高强度钢筋,采用丝扣6、连接板3与机架4和5相联接,使用的数据采集系统为YD-15型动态电阻应变仪和A/D转换器,电源为YD-15型稳压电源。数字量信号输入486/25工业控制计算机,经D/A转换后由控制器调整电机转速。主电机为ZZJo-71型直流电机,可控硅调速,功率为100KW,转速为0-980γ/min,轧辊采用万向连接轴驱动,水平辊轴承为钢瓦,立辊轴承为滚动轴承,轧机采用一级直齿三轴减速机。压力传感器2测量范围为200KN,可调式机架牌坊固定如图4所示。联接底座8有沿轧制方向的调节螺栓9,联接底座8通过地脚螺栓10固定在地面上。图中示出机架牌坊7。
在H型钢轧制过程中,予先调整丝扣6,设定予张力值为5KN,由张力传感器2测量机架4和5间张力的变化值,所得信号为应张力变化,经过动态电阻应变仪和A/D转换器后,形成数字量,经过数据线输入工业控制计算机,该变化量及压力值在屏幕上可实时地显示出来,并以文件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的磁盘中。该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经调整后由D/A转换器形成电信号,使电机转速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当张力增加(拉钢),此时增加电机转速;而张力减小(堆钢),则减小电机转速,从而控制机架间的张力变化,实现稳定轧制。
在实验过程中,机架间张力可控制在150N以下,轧件断面承受的应力小于0.5Mpa,系统反应的速度在0.01-0.1秒,该控制的精度明显高于现有生产用连轧机的精度,反应灵敏、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5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