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发光二极管点阵显示单元无效
| 申请号: | 96114073.9 | 申请日: | 1996-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61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小梅 |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强 |
| 地址: | 10008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发光二极管 点阵 显示 单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频发光二极管(LED)点阵显示单元。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屏幕乃至超大屏幕视频显示的需求日益膨胀,特别是户外视频LED显示日益增加。点阵LED显示方式是解决这方面问题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现阶段的LED点阵显示方式的技术,存在显示速度慢、色彩层次低等诸多方面问题,不能满足高分辨乃至特高分辨视频显示的需求,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解决视频显示速度要求的同时,能够使RGB(红,蓝,绿)三色素中任何一种色度,达到256级灰度即能显示16M种颜色的视频发光二极管点阵显示单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视频发光二极管(LED)点阵显示单元,由单元芯片(U1,U2),TLL74193计数器(U3),两片TTL74138(U4,U5),信号输入接口,信号输出接口,MOSFET(大功率三极管)组成。单元芯片(U1,U2)分别与所述的TLL74193计数器(U3),两片TTL74138(U4,U5),信号输入接口,信号输出接口,MOSFET(大功率三极管)相连。所述的单元芯片(U1,U2)通过信号输入接口并行接收由行管理器传送的色灰度数据,并将接收到的色灰度数据传送至对应的LED显示块。与此同时,单元芯片驱动TTL74193(U3)计数器开始进行计数,在规定的行控制信号扫描时间内,经TTL74138(U4,U5)译码器,由16只MOSFET将16行的扫描信号传送至每一对应的LED显示块;所述的信号接收接口接收由行管理器传送的数据信号;所述的TTL74193(U3)计数器由单元芯片驱动,进行实时的16行扫描的计数;所述的TTL74138(U4,U5)译码器完成信号数据的16行转换;所述的大功率三极管(MOSFET)将TTL74138(U4,U5)译码器的转换数据,对应地传送至每一LED显示块;所述的信号输出接口将由单元芯片(U2)输出的显示信号,传送至下一显示单元。
上述采用发光二极管点阵显示,单元芯片采用LED-ZQL9701芯片。
本发明视频发光二极管点阵显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下列积极效果:
1.LED-ZQL9701的动态扫描显示方式,极大的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减少了元器件个数,有利于延长系统使用寿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减轻维修使用负担。
2.LED-ZQL9701模块显示单元,以串行作为相互连接方式,连接线少,确保降低相互间数据干扰,方便模块的安装,调试及使用维护。
3.LED-ZQL9701具有完整的自扫描时序控制。因此,可以满足数据传送速率的要求下,任意组合拼接,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满足各行各业的不同需求。
4.点阵的显示方式,非常方便于汉字等多种文字的模块化显示。显示既可用于高档视频显示模块,又可用于普通西文特别是汉字字符显示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视频发光二极管点阵显示单元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视频发光二极管(LED)点阵显示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视频发光二极管(LED)点阵显示单元的工作原理方框图;
图3本发明的视频发光二极管(LED)点阵显示单元的LED-ZQL9701芯片的结构图;
参照上述附图,所述的LED-ZQL9701芯片同时接收行数据时钟信号与行级联数据信号。
当接收行数据时钟信号时,进入时钟再生处理。此时,通过时钟再生处理后的数据信号一方面传送至时钟接力进行数据接力传送,经时钟接力单元输出接口输出。另一方面传送至综合逻辑控制器。
综合逻辑控制器将时钟再生处理器送入的显示数据同时送入显示参数处理器,单元显示输出接口与数据识别定位器。
当接收行级联数据信号时,将串行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经滤波处理后的数据送入数据识别定位器,并同时进行串行移位数据传送,将行级联数据信号传送至下一显示单元。
当数据识别定位器接收到综合逻辑控制器与串行接收滤波器送入的数据信号时,将数据信号送入显示参数处理器,经显示参数处理后的显示数据,送入单元显示输出接口。此时,单元显示输出接口将显示参数处理器与综合逻辑控制器送入的数据信号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小梅,未经熊小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40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型轿车新型减震器
- 下一篇:新的PKA-结合蛋白及其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