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润滑油分离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6113247.7 | 申请日: | 1996-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46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勇人;樽谷知二;佐藤裕史;出户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F04B53/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民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润滑油 分离 机构 | ||
广义上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从自压缩机排出到外部冷却回路中的制冷气体中分离润滑油的润滑油分离机构。
在用空调机通常具有一个用于空气调节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将从外部冷却回路中吸入的气体进行压缩并将该压缩过的气体送回到该外部冷却回路中。在制冷气体中悬浮有烟雾状的润滑油。该烟雾状油与该制冷气体一起在该压缩机中循环,以便对可动件进行润滑。该些油当与制冷气体一起排入制冷回路中时,它粘附于该制冷回路的蒸发器内壁上。这就减少了该压缩机的热交换效率。因此,当该压缩机将制冷气体排出到外部冷却回路中时,将油从制冷气体中分离出去是理想的。
图11表示一种常规的包括润滑油分离机构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该压缩机的缸体71上设有一排气消声器72。该排气消声器72具有一个形成于其中的消声腔72a。一排气口73形成于该消声器72的顶端部分,用于将该消声腔72a与外部冷却回路(未示出)相连。一组板74(图11只示出其中的两块)以相互间预定的间距,从该消声腔72a的顶壁及底壁上交错地凸伸而出。
借助于一旋转斜盘76,一旋转轴75的旋转运动使一活塞78在该缸体71的气缸77中往复运动。活塞78的往复运动将制冷气体从吸气腔81中吸入到-压缩腔79中,并在该压缩腔79中使该气体压缩,然后将该气体排出至排气腔80中。该排气腔80中的气体经一排气通道(未示出)被吸入该消声器72的消声腔72a,然后经一排气口73从此处排入外部冷却回路中,将制冷气体从压缩腔79排到排气腔80中会引起脉冲气流。该脉冲气流及伴生的噪音由于将该气体引入消声腔72a中而得以减小。该气体沿消声腔72a中的板74流至排气口73。这就引起了烟雾状的润滑油与该板74相碰撞并粘附于其上。从而该油从制冷气体分离开。
由于上述之润滑油分离机构之结构需要在消声腔72a中设置若干板74,因此该结构稍嫌复杂。因此上述机构的制造存在一定的麻烦。此外,沿板74流动的气体不能有效地将润滑油从其中分离出来。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机的润滑油分离机构,其结构简单并且可有效地将润滑油从制冷气体中分离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压缩机压缩含油雾的气体,压缩装置压缩该气体,该压缩装置包括一压缩腔,一接收腔接收从该压缩腔排出的压缩气体。该接收腔具有一个用于将该气体从该接收腔排出的管。一空心缸与该管连通并突伸入该接收腔内。引向该管的气体绕该空心缸流动产生离心力,以便使油雾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本发明的特征相信是新颖的,它们具体表述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将参照下列优化实施例的说明及附图可更好地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2-2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润滑油分离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所述润滑油分离圆筒的轴侧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润滑油分离圆筒的轴侧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润滑油分离圆筒的轴侧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润滑油分离圆筒的轴侧图;
图8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润滑油分离圆筒的轴侧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述润滑油分离圆筒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述,涡管型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11是带有常规润滑油分离机构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局部侧剖视图。
以下参照附图1和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斜盘式压缩机作出说明。
如图1所示,一对缸体11的端部彼此固接在一起。该对缸体11构成一主壳体。一前壳体12通过一阀板13固接于前缸体11的前端表面上。一后壳体14通过一阀板13固接于后缸体11的后端表面上。在两缸体11之间形成有一曲柄腔23。
一组螺栓15穿过前壳体12,缸体11及阀板13拧紧入该后壳体14中形成的螺纹孔16中。该螺栓15分别将该前壳体12和后壳体14夹紧并固定到该缸体的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上。一组通孔11a形成于缸体11中,螺栓15穿过该通孔。该通孔11a的直径比螺栓15的稍大一点。
一旋转轴17借助于一对径向轴承18可旋转地支承于缸体11和前壳体12的中心。一支承孔11b形成于该缸体11的中心,用于容纳该旋转轴17。一密封件19处于该旋转轴17和前壳体12之间。该旋转轴17连接到一外部动力源,比如一发动机(未示出)上,并由该动力源驱动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32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豆腐成形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三层球体式胶囊破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