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依据运算求相位的QPSK解调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111650.1 | 申请日: | 1996-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6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 发明(设计)人: | 土井正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巍,叶恺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依据 运算 相位 qpsk 解调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QPSK解调装置,特别地,涉及在解调接收信号时根据接收信号依据运算求相位的QPSK解调装置。
以往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等中的系统内,采用把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用作解调方式的解调装置。作为QPSK解调方式,一般已经知道这是把接收信号正交变换为同相成分(I路)和正交成分Q路后进行相位变换,根据其相位变换了的相位数据依据最大似然序列推断进行解调的方式。
图5是采用了该QPSK解调方式的现有QPSK解调装置的结构框图。现有的QPSK解调装置包括把来自输入端子2的接收信号变换为同相成分(I路)和正交成分(Q路)的正交变换器4、取样、量化正交变换后的信号的A/D变换器6、把I路、Q路的组合变换为地址的地址译码器8、预先存储了I路、Q路的基带信号全部组合的TAN-1(Q/I)值的TAN-1用R0M10依据最大似然序列推断把相位变换了的接收信号的相位进行QPSK解调并从输出端子14输出信号的最大似然序列推断电路12。
下面,说明现有装置中的操作。
从输入端子2获取的接收信号通过正交变换器4和A/D变换器6变换为I路和Q路的基带信号后,由地址译码器8变换为TAN-1用ROM10用的地址。TAN-1用ROM10对I路、Q路的基带信号的值I及Q的全部组合存储着TAN-1(Q/I)的值。从而,现有QPSK解调装置通过从TAN-1用ROM10取出对应于变换地址的数据作为相位数据进行相位变换。最大似然序列推断电路12根据输入的相位数据进行最大似然序列推断来实施基于QPSK方式的解调。这样获得的QPSK解调信号从输出端子14输出。
然而,在现有装置中为进行相位变换,必须把I路、Q路的基带信号值全部组合的对应TAN-1(Q/I)值在TAN-1ROM中存储,因而存在不能实现装置小型化且价格高的问题。例如,若以正负8比特精度(-128~127)表示I路、Q路的基带信号、正8比特精度(0~255)表示相位、用1字节表示TAN-1(Q/I)的值,则由于有I路、Q路各个基带信号可能取值数28的全部组合,因而必须有最低限度65536(=28×28)字节存储容量的TAN-1ROM。
本发明是为解决以上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把所需TAN-1用ROM的存储容量抑制为最小限度以谋求装置的小型化且低价格化的QPSK解调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第1方面的QPSK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把接收信号正交变换为同相成分(I路)和正交成分(Q路)后进行相位变换,根据其变换了的相位数据进行解调的QPSK解调装置中,使I路及Q路基带信号的值的近似于I-Q路正交坐标中线段上的值,根据对应于其近似线段的相位运算数据得到相位数据。
另外,有关本发明第2方面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发明中,把相位取正N比特精度时,使I路及Q路基带信号的值近似于以Q=(n/2N-3)I、n=0、1、2……、2N-3表示的(2N-3+1)条线段上最接近的值。
即,以往需要对应于I-Q路正交坐标中网格点全部值的相位数据,而本发明通过使网格点上的值近似于以上述公式表示的(2N-3+1)条线段上最接近的值并且仅存储对应于其近似线段的相位运算数据,能够大幅度地削减为求相位数据而预先存储的数据。例如,相位取正(N=)8比特精度的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需要预先存储对应于65536个网格点的全部数据,而本发明中成为可以仅预存对应于(28-3+1=)33条线段的数据。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特征在于:
在把接收信号正交变换为同相成分(I路)和正交成分(Q路)后进行相位变换,根据其变换了的相位数据进行解调的QPSK解调装置中,具有进行I路及Q路基带信号的地址变换的地址变换装置,使相位运算数据对应于由上述地址变换装置变换了的各个地址并保持相位运算数据的存储装置、对于由上述地址变换装置变换了的地址所特定了的相位运算数据,通过实施对应于I路及Q路基带信号的大小关系的预定运算求相位数据的运算电路。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1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