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热塞的螺母紧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10751.0 | 申请日: | 199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435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11 |
发明(设计)人: | 大塚嘉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P19/00 | 分类号: | F02P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螺母 紧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将螺母紧固固定到电热塞上的电热塞螺母紧固装置。
柴油发动机通常在低温时起动性能不好,因此要在燃烧室配置电热塞,以利用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焦耳热来加热燃烧室,提高起动性能。图2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电热塞主体结构及电连接方式的概略性示意图。在该图中,3为电热塞整体,4为使电流流过该电热塞3的导电用电极,即通常所称的炽热板。该炽热板4的一端与图中未示出的电池的正极相接。5为将电热塞3固定到炽热板4上的固定元件,它由垫片51,弹簧填圈52,紧固螺母53构成。
电热塞3由铠装加热器31,保持在该铠装加热器31前端部的金属制的塞夹持器33,使铠装加热器31和金属制的塞夹持器33间电绝缘的尼龙制绝缘体32构成。由于尼龙绝缘体32的机械强度不足,所以通常在将电热塞3与炽热板电连接时,还要在该绝缘体32上配置圆螺母2,以便利用该圆螺母2作为座基进行连接。然而,只是简单地将圆螺母2放置在电热塞3上面可能易脱落,故必须将其固定在电热塞3上。通常用如后所述的固定法进行紧固。
铠装加热器31由作为耐热材料的不锈钢等制成的电极棒311,设在电极棒311前端的发热线313,将这些电极棒311、发热线313收装在其内部中央的、具有良好导电性、传热性的套管315,和充填在该套管315内部的氧化镁314构成。发热线313的一端与电极棒311在套管315最前端的内侧电连接。氧化镁314为耐热绝缘粉末,它以使电极棒311和发热线313除在套管315的前端之外不相接触的方式充填在套管315的间隙中,从而将电极棒311和发热线313可靠地固定在套管315的内部中央,同时用于将发热线313产生的热传导至套管315。
在电极棒311上,其炽热板安装侧,形成有与紧固螺母53相啮合的螺纹3111,在其下方还形成有在紧固圆螺母2时可容易地嵌入圆螺母2内侧的网目状滚花3112。
在金属制的塞夹持器33的上方外周部形成六角形331,且其前端外周部形成有螺纹332,通过它们将电热塞3螺纹安装到图中未示出的发动机的气缸盖上的安装孔中。
电流按下述方式流过该电热塞。
电流由电池的阳极通过炽热板4从电极棒311的上端流入,在电极棒311内由上方流至下方,通过发热线313的内部由套管315的前端流至套管315中的上部,流至金属制的塞夹持器33,再通过其外周部的螺纹332流至发动机的气缸盖,最后流至机壳。
发热体313电阻产生的焦耳热按下述方式流动。
通过氧化镁由发热体313传递至套管315,再由此将一部分向空中幅射,以加热吸入的混合气。通过这种方式可用电热塞3加热吸入的混合气,提高起动性能,从而可实现前述的目的。
图3示出了为将该圆螺母2紧固在电热塞3上用的原有的紧固装置的主要部分,它和本发明所使用的装置为同一类型装置。
1示出了紧固装置的主要部分,它具有其强度足以嵌入至圆螺母2外侧侧面的紧固刃11,在该紧固刃11中央附近形成有切口部111。该切口部111的大小,可根据向内侧挤压圆螺母2的外周侧面时形成的紧固余量的大小来选择。使用两个这种紧固装置的主要部分1,按可夹住配置在电热塞3上的圆螺母的方式,配置在圆螺母2的两侧的与圆螺母面等高的位置处,沿箭头所示方向由两侧挤压,使其彼此对顶,从而使紧固刃11的切口部111挤压住圆螺母2的外侧面,进而仅在该挤压的位置处产生内部变形,使圆螺母的内侧嵌入电极棒311的网目状滚花3112,从而实现紧固。
挤压移动紧固装置主要部分1的机械,可采用公知的动力装置,如可采用机械式、液压式、空气式、电气式、电磁式动力装置等等来实施。12示出了设在紧固装置主要部分1内的螺旋弹簧,在紧固完成后可利用该螺旋弹簧12的反作用力,使紧固装置主要部分1返回至原始的非进行紧固时的位置处。
图4示出了用图3的紧固装置主要部分1进行的紧固工序的平面图。图4(A)表示面向中央处的圆螺母2,沿箭头方向挤压紧固刃11而使其由两侧相互接近的阶段,此时紧固刃11尚未与圆螺母2的外周侧通相接触。
在图4(B)中,紧固刃11开始与圆螺母2的外周侧面相接触。但是,紧固刃1彼此间尚未相互接触,随着紧固刃11由两侧进一步靠近圆螺母2,而开始了紧固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07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