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6110263.2 | 申请日: | 1996-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12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江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洋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48 |
| 代理公司: | 四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岱 |
| 地址: | 136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丙肝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丙型肝炎的中药,特别是一种丙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丙型肝炎是近年来才发现的一种通过输血传染的疾病。它的各种体症和指标与乙型肝炎患者相近,感染率逐年增多。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干扰素等生物制品治疗丙型肝炎,但由于病人敏感性低,复发率高,价格昂贵,副作用大,长期注射给患者带来无限痛苦,且干扰素是根据西方人种而研制的,所以治愈率极低,所以采用的人越来越少。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净化血液、利温排毒、副作用少,价格低廉,能够达到根治目的的丙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现代医学所称之丙肝,祖国医学文献中无此名称,但就其临床所见症状和体征,可概括于祖国医学“黄疸”和“胁痛”、“积聚”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一般多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肥甘,外感疫毒温热之邪,致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湿阻中焦。蕴蒸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于肌肤,下流于膀胱,而成黄疸。胁肋为肝胆之分野,肝胆郁热、气机不畅,故胁肋胀痛。根据辨证施治,对此湿热症其治则以清热利湿、和肝理脾为法。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虎杖20~30份 茵陈20~30份 五味子20~30份 蒲公英20~30份
黄芩10~20份 杞子15~25份 白芍15~25份 丹参20~30份
茯苓10~20份 甘草8~15份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虎杖25份 茵陈25份 五味子25份 蒲公英25份 黄芩15份
枸杞子20份 白芍20份 丹参25份 茯苓15份 甘草10份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的生产方法是:
取以上十味中药酌予碎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滤液,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50℃)的清膏与适量淀粉混匀,加90%乙醇适量制粒,干燥,装入胶囊即得。
丙肝胶囊来自临床验方,属国内首创,是在治疗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丙型肝炎多由输血或乙肝而演变所致。根据这一特点,本方采用中草药治疗,使诸药入血分,净化血液,利湿排毒,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本发明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和肝理脾。
用法和用量:口服,一日两次,每次3-5粒。
实施例。按下例配比称取原料:
虎杖25千克 茵陈25千克 五味子25千克 蒲公英25千克
黄芩15千克 构杞子20千克 白芍20千克 丹参25千克
茯苓15千克 甘草10千克
生产方法:取以上十味中药酌予碎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滤液,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50℃)的清膏与适量淀粉混匀,加90%乙醇适量制粒,干燥,装入胶囊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洋,未经江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0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